CNML格式】 【 】 【打 印】 
英媒:日本發展方式被誤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3 17:23:52  


  中評社北京8月13日電/英國《衛報》網站8月11日發表評論文章稱,長期以來西方經濟專家對日本經濟存在嚴重的誤讀,事實上該國選擇了與美國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即使在所謂“失去的十年”裡也有著不錯的表現,如今深陷困境的美國若能夠經歷日本式的“失去的十年”實在要算是件幸運的事。

  環球時報引述該文指出,日本多年來一直受到所謂經濟專家們不公正的待遇。想想看,在全球經濟衰退中,美國失業率接近10%,社會不平等和貧困問題不斷激化,4700萬人沒有醫療保險,中產階級退休前景堪憂,經濟安全壓力日增。再看歐洲,各國都有自己不同的困難。就連經濟飛速發展的中國,也有人擔憂其經濟存在泡沫。那麼,我們該怎樣看待這樣一個國家,那裡失業率為5%,收入失衡現象不明顯,全民享受醫療保險,還是世界主要出口國之一。該國人口預期壽命全球領先,嬰兒死亡率很低,民眾受教育程度頗高,犯罪、精神疾病和藥物濫用水平都很低。此外,該國碳排放水平也很低。在所有方面,這個國家都比美國強出很多。這樣一個國家,難道不是美國和其他需要擺脫困境的國家應該學習的對象嗎?

  但偏偏這個國家是日本。無論是此次經濟危機爆發前還是肆虐期間,沒有哪個國家像日本這樣被屢屢作為經濟失敗的典型,人們一提到日本總是會想到僵化的經濟、低迷的銀行業、嚴重的通縮和緩慢的經濟增長。甚至有人提出了“日本綜合症”的說法,聽起來像在警告決策者不要重蹈日本的覆轍。在否定日本經濟方面最有影響力的莫過於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從上世紀90年代到今天,克魯格曼一直在批評日本經濟和該國領導人。20世紀90年代後期,他寫了一系列關於日本經濟的文章,題目多為“日本陷阱”或“日落西山”之類,其中明確指出,“由於消費和投資不足,日本經濟水平遠低於其生產能力。”

  但是,讓我們看看這段時期日本的相關數據: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日本失業率僅為3%左右,是美國同期失業率的一半;在所謂“失去的十年”裡,日本實現廣泛的醫療保險,收入不均維持在較低水平,預期壽命全世界最高,嬰兒死亡率和犯罪率都很低。經歷日本這樣“失去的十年”,美國人該自感幸運才是。

  重新分析研究日本的情況引出一些重要問題。克魯格曼等經濟學家是如何評定和衡量一國經濟好壞的?經濟是為了什麼,為了人們需要的繁榮、安全和服務,還是為了符合經濟學家的理論和模式?在最近關於經濟復甦需要財政刺激還是減少赤字的辯論中,經濟學家們又開始批評德國。主張經濟刺激計劃的克魯格曼像當年批評日本一樣批評德國的消費不足以刺激經濟。然而上世紀90年代初,當美國受困於龐大赤字和經濟衰退時,克林頓政府沒有進行克魯格曼式的財政刺激,而是削減了赤字。到90年代末期,美國實現了龐大的財政盈餘,經濟開始蓬勃發展。日本經濟一直以來都是成功的,德國也是如此。他們已經實現了一種穩定的經濟狀態,不需要再用超高的增長率來給民眾帶來滿足感。但對於經濟預言家們來說,顯然人們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的理論和公式是否成立。

  當今時代的兩個重要教訓是,經濟泡沫終會破滅,而在全球變暖大背景下不受限制地發展將造成嚴重的環境後果。換句話說,真正的主題不再是一味地追求經濟增長,而是注重可持續性,學會少花錢多辦事。美國式的涓滴經濟時代已經過去,因為這種方式既不夠經濟,也不具有生態可持續性。發達國家必須引領一條不同的發展方式。應對這一挑戰並非易事,但這就是日本和德國的選擇,美國應該明智地向他們學習。如果美國不是因為堅持採取會產生嚴重不平等現象的涓滴經濟模式,或許也不需要投入如此多的財政刺激和增長計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