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對待美國 功利外交的陷阱和困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6 00:24:11  


  中評社北京8月26日電/光明網刊載作者李水山的文章說,以科學的發展觀縱觀近年來的世界外交,不難發現一些世界各國外交中的現實問題,如有些國家外交演變成資源外交、實力外交和“大款外交”,這種功利外交是實用外交,還是短視外交呢? 

  鄉裡的老者說:過去共產黨八路軍來到村裡,先到最窮的老鄉家問寒問暖,挑水、做飯、掃院子,現在有些頭面人物到村裡來先到“大款”家裡住下,因為他們能管寢食和消遣。 

  經濟規模剛剛名列世界前茅,還沒有來得及除以13億人口,有些境內外有識之士就坐不住了,群情激動、眉飛色舞,急於要展示“肌肉”。不顧大多數國人對社會福祉的實際處境、強烈訴求和真實感受,嚴重干擾國內事務,大談特談中央曾批評的“世界G2”、“亞洲G2”,似乎在亞洲中日兩國就可以制定所有的遊戲規則,決定其他國家的命運;在世界中美兩國就可以制定世界重大遊戲規則,決定他國命運。於是,國家外交就有可能演化成實力、實用、功利外交,平等互信的“全方位外交”被束之高閣,招來了諸多陷阱和困惑。 

  在亞洲,日本帝國主義曾經侵略過很多國家,其罪惡罄竹難書,各國被掠奪和蹂躪的歷史還記憶猶新,如果過於接近日本,親密握手擁抱,大事都與日本單獨商量決定,意味著什麼,亞洲諸國都在以遲疑的目光關注著。在這種環境中,如有一點與周邊國家的摩擦,或缺乏公信力的一次表決,都會失去亞洲各國的信任和友誼。如此下去,黨中央、國務院反覆強調的“睦鄰、安鄰、友鄰”、“韜光養晦”、“永遠不稱霸”的戰略方針都會失去公信力和感召力。 

  在歐洲,深受二戰期間德國納粹蹂躪的各國來說,與受日本侵略的亞洲各國的感受、認識趨同。俄羅斯曾有過沙皇帝國和前蘇聯“社會帝國主義”對外擴張侵略和行使霸道的前科,嚴格來說,比起二戰期間侵略他國的德國、意大利和日本沒有太大的區別。 

  在世界秩序中,美國單向、強權推廣西方民主和自由,但沒有狂妄的領土、領海的擴張野心和不良軌跡,區別於以往的德國納粹、日本帝國主義和蘇聯“社會帝國主義”,因此世界大多數國家依然習慣於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秩序。但是,如果在與美國的交往、博弈中,過於對立或親近,都將意味著什麼,世界各國會在敏感、緊張和警覺中關注著,因為習慣於以往秩序的世界各國,無論強弱、貧富、大小都在關注著與美國親密或對立過甚國家的一舉一動所帶來的、對本國可能產生的正面與負面效應。 

  一味和美國對立,也許博得伊朗、叙利亞、朝鮮、古巴、緬甸、蘇丹、索馬里等國的齊聲贊許和擁戴,但即使曾與美國交惡的巴基斯坦、越南、塞爾維亞、利比亞也會遲疑,不會輕易投贊成票。 

  印度、韓國、越南、菲律賓、印尼、蒙古、南非等亞非拉及東歐諸多國家曾遭受帝國主義的欺詐、蠶食、侵略和掠奪,靠不屈不撓的民族抗爭精神艱難獨立、解放而發展到如今,對這些與世界大多數國家相同的痛苦經歷、悲慘命運和遠大志向的國家和民族,哪怕一丁點的鄙視、傷害和打壓,都會引起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敏感反映和同聲譴責。 

  世界各國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要平等、互信、善待與合作,讓對方感到不快、緊張,甚至屈辱和威脅,那不是文明、和諧的大國、強國。 

  “三個代表”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同樣可以指導國家的外交政策,即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要代表世界最廣大國家與人民的利益,中國是和平、發展、正義與和諧的代表,中國的朋友遍天下,而不是極少數極端國家。中國比任何時候都需要走出短視、功利外交,實行“全方位外交”,證明文明、和諧、高尚的胸懷和品德、風範,爭取更多國家和人民的認同和支持。 

  最困難的時候,我們的朋友也曾遍天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