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以日本為例 中國距離發達國家還有多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6 17:47:05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樊勇明認為,經濟低迷時期,東芝、豐田、索尼等大企業處於全球產業鏈的上游,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有力地支撐了日本經濟;而中國經濟主要靠總量增長,缺乏核心企業和核心競爭力。

  “與日本相比,關鍵要看我們自己的企業何時能引領整個民族的發展。”樊勇明說。

  在經濟學家看來,中日之間的差距遠不止此:日元早已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人民幣尚未實現國際化;日本城市化率25年前已近8成,中國的城市化率尚不到一半。

  社會學家則如此概括中日的區別:中國——“矛盾多發、轉型困難”;日本——“經濟低迷,社會有序”。日本已基本消除貧困問題,中國尚有1.5億貧困人口;日本城鄉、地區差異甚小,中國的地區發展水準參差不齊。

  “差不多”與“匠人心”——從一把改錐看中日管理差距

  聊起中日產品的品質差異,曾長駐日本的記者冮冶喜歡套用“一把改錐”的例子:一些中國產品好比一把改錐,設計精良,使用起來卻並不能持久。生產廠家解釋說:上游廠家提供的鋼材就是“差不多”的品質。鋼廠也訴苦:購買的鐵礦石也是“差不多”的品質。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日本的加工精密程度和精細的社會管理。

  日本經濟產業省2007年評選的“最具活力中小製造業企業300強”名單中,零部件、機械製造和精密加工企業佔三分之二;單個產品在全球市場佔有很高份額的有超過六分之一。

  “這些企業也許只是一個小作坊,卻在各自行業獨領風騷。這也可以從另一個側面解釋:為什麼日本企業生產的高端數碼相機可以佔領大部分國際市場?為什麼日本的新幹線列車運行數十年來,基本沒有人員傷亡事故?”冮冶說。

  一位移居日本的中國媽媽在博客上寫到,日本的幼兒園要求,小孩每天都要準備若干個口袋,將所有文具、衣物和食物分門別類收納整齊帶到學校。

  “看看我們的孩子,大部分精力都在做作業、練鋼琴、學奧數,功利性太強,對孩子的細心、耐心和責任心的教育並不重視,培養的都是揮斥方遒的‘天才’卻很少腳踏實地的‘匠人’,這背後的隱憂值得警惕。”劉江永說。

  對此,冮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美國人多地廣,增長靠“資源”;日本地少人多,增長靠“管理”;中國可以走一條混合型道路,“西部靠資源、東部靠管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