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日明天經濟對話 日本困境將微妙體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7 10:12:23  


  中評社北京8月27日電/8月28日,第三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將於北京舉行。與前兩次不同,在中日經濟地位發生微妙變化後,兩國都需要通過對話熟悉自己的“新身份”,這也讓第三次對話更具“戲劇性”,以及承上啟下的關聯性。

  因此,在研究中日經濟合作的專家看來,此次經濟對話遠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平靜和順利。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的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院長陳言和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胡令遠都用“微妙”、“不確定”等字眼來形容明天的中日經濟高層對話。

  向“西”VS向“東” 日本“左右為難”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日本的GDP較前一個季度增長0.1%。在陳言看來,日元升值和財政赤字增加對日本經濟帶來的影響是長遠的,“和一年前相比,日本國內在經濟領域和政治領域已經出現了對外政策不協調。”

  “日本經濟有可能出現1993年的情況,高額的財政赤字導致日本國內投資急劇下降,在某些行業失去技術優勢和資金優勢也使日本企業在外投資獲利減少。”陳言表示,日本經濟正在遭遇最嚴重的“內憂外患”,日本當局正在抉擇,是投入美國懷抱,還是依靠中國巨大的市場。

  相關數據表明,導致第二季度日本經濟增幅大幅放緩的主要原因是內需陷入停滯,在構成內需的主要項目中,家庭消費支出從上季度增加0.5%轉為零增長。如果日本企業能利用好中國這個不斷膨脹的消費市場,日本經濟有望起死回生。

  “事實上,隨著民主黨的上台,日本的經濟策略和方向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胡令遠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現在的日本政策制定者更傾向於發展和民生有關的基礎性產業,這些產業有望成為日本經濟新的增長點。

  胡令遠對記者表示,其實日本現任政府提出發展基礎性產業也是“情非得已”,一方面日本需要解決經濟增長的問題,另一方面作為執政黨的民主黨也不願以犧牲民眾利益為代價發展其他產業,而能源、環保等基礎性產業恰好可以滿足雙方面的要求。

  全盤接收VS相互合作 中日合作新方向

  今年以來,日本政界從中央到地方的一些重要人物相繼訪華,主要使命是促進中日經濟合作。今年上半年,日本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達1383.7億美元,同比增長34.5%,創兩國雙邊貿易額的最高半年紀錄,但專家告訴記者,中日之間的經濟合作已經出現了微妙變化,而謎底有望在此次經濟高層對話中揭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