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深圳的標竿意義還會更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7 11:12:25  


可以說“特區造就深圳,深圳彰顯特區”。
  中評社台北8月27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點評文章說,1984年1月24日,中共元老鄧小平到深圳視察後,題字寫道:“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當時深圳特區建立不過才三年半,二十六年半後的今年8月26日,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三十周年,回顧起來,前引鄧小平的感想更加獲得印證。未來深圳能否繼經濟建設之後,也在政治建設取得成就,從而為所有大陸城市的綜合發展樹立新標竿,值得期待。 

  三十年前的深圳,只是個貧窮的小漁村,沒有任何樓房,如今,卻是高樓林立,成為大陸294個地級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二的城市,也列名全球前65個大城市。這歸因於三十年來,平均每年高達近百分之二十六的經濟增速,為古今中外所獨見。 

  因此,可以說“特區造就深圳,深圳彰顯特區”。如果沒有鄧小平創造的特區政策,就不會有現在的深圳;而深圳的成就,更使得特區政策的正確性展現無遺。 

  而一個社會不可能只有經濟建設,隨著小康與富裕的到來,政治建設勢必要提到議事日程上。自大陸改革開放取得成效以來,“不能只有經濟改革而無政治體制改革”的思想,其實一直沒有脫離中共高層的腦袋,只是時機與方式的選擇如何而已。      
  鑒於大陸的區域發展極不均衡,所以政治體制改革必然無法以全國一盤棋、各地齊步走的方式進行,試點的作法就成為唯一的出路。既然“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是鄧小平付諸實踐並取得佳績的作法,未來大陸領導人將此一思維放在政治體制改革中運用,也就完全合理。 

  亦即大陸“讓一部份先民主起來”,建立“政治特區”或建立包括重大政改的“綜合發展特區”,並非遙不可及。那麼已在經濟特區上獲得舉世讚譽的深圳,就最有優先建立政治特區的條件。這也必然是未來作出決斷的大陸領導人繼鄧小平之後,對中華民族的又一歷史性貢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