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擴散和全球及地區形勢的複雜變化,使雙方更加認識到中日兩個大國對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所承擔的重要責任。中日兩國在亞洲積極推進貿易、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兩國還就國際金融危機、氣候變化等全球問題不斷加強溝通和協商。事實表明,中日關係發展不僅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有利促進了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繁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經過艱苦探索,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發展理念,走上了一條是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正確道路,中國的面貌發生了舉世矚目的變化。1978年以來,中國的GDP總量翻了四番多,綜合國力明顯提升。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國全面實施並不斷完善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取得積極效果,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40507億元人民幣,約合5萬億美元,經濟增長率為9.1%,對外貿易額達到2.2萬億美元,為世界經濟復甦作出了積極貢獻。與此同時,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的狀態短期內難以消除,中西部內陸地區與東南沿海地區的差距還很大,廣大農村地區與城市的差距還很大。中國有13億人口,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10。中國的發展還面臨資源、能源、環境等因素的制約。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進而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將堅定不移走科學發展的道路。我們將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包括積極調整內外需結構和投資、消費結構,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使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我們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作為長期追求的目標。實現和平發展是中國人的真誠願望,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鄧小平先生提出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一直在不斷地努力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同時又以自身的發展促進世界的和平和發展。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絕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中國的和平發展符合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中國將堅定不移實行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對外開放戰略。我們堅持在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礎上同各國發展經貿關係,不斷地為全球貿易持續增長做出貢獻。2009年,中國進口貿易10065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大進口國和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不斷加強與世界各國和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領域的合作,並努力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建設性作用,與世界各國一道努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近年來,作為國民情感的重要紐帶和兩國關係的晴雨表,中日媒體在發展兩國戰略互惠關係的進程中進一步加深了使命感和責任感,擔負起通過客觀報道增進了彼此了解,增進良好國民感情,營造良好輿論環境的社會責任和道義責任。兩國媒體的交流與合作呈現出全面向前推進的良好勢頭,媒體合作機制日臻成熟,影響更加積極、全面、深入和持久,豐富了兩國全方位合作的內涵,有力地配合了兩國關係發展的大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