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王榮解碼深圳未來30年發展大戰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1 11:49:39  


  中評社北京9月1日電/“如果把特區僅僅理解為優惠政策特殊地區,那這個‘特區’早已死亡了,未來特區將在重大改革先行先試上繼續‘特’下去。”深圳市委書記王榮31日接受新華社採訪時給未來深圳找準了新的“坐標”。

  新華社報道,王榮說,未來30年特區新“特”將體現在“科學發展的示範區,和諧社會建設的首善之區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區”。

  經濟特區要繼續發揮試驗田和示範區作用,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先行先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對經濟特區的新要求表明中國正在重新定位“特區坐標”。

  人們看到,特區仍然被賦予“先行先試”的改革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在深圳考察工作指出,經濟特區仍要堅持“特”。要結合自身條件和特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體制改革、發展方式轉變、和諧社會建設等方面創造新的特色。

  作為中國最早設立的特區,深圳再次擔起改革開放排頭兵重任。國務院去年5月批復的《深圳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將行政體制改革居於各項改革首位,與7個國家級綜合改革實驗區相比,這是深圳特有的。

  “經過30年的發展,現在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就是一次利益的深度調整,因而思想和工作上都會遇到更堅硬的障礙,特區必須在這個方面發揮新的作用。”王榮說。

  在行政體制改革創新上,深圳事業單位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政府機構改革、公務員分類管理改革和“大部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小政府、大社會”和“大部門”體制初步形成。

  從今年1月1日開始,所有新進入深圳公務員隊伍的人員均實行聘任制,簽訂三年期限的勞動合同成為公共服務機構——政府的一名“打工仔”。在推行聘任制度的同時,深圳還於今年1月開始正式推行公務員分類管理改革,探索公務員的退出機制。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李羅力教認為,針對公務員的一系列改革有助於在政府部門建立起以專業化和公平競爭為核心的職場文化,這是對中國上千年來“官本位”文化的一種消解。

  對於“科學發展示範區”,王榮給出的答案是“建立新型戰略性產業體系”。今年5月底舉行的深圳市黨代會明確將新能源、網際網路、生物科技、新材料和創意文化列為五大戰略新興產業。

  根據規劃,到2020年,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規模有望超過1萬億元,佔預計經濟總量的8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30歲生日當天,國務院批復同意《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明確把前海建成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範區,引領帶動中國現代服務業發展升級。

  作為未來國際資本進入中國的“橋頭堡”和高端服務業的聚集區,前海未來將輻射珠三角5000萬人口的市場,乃至超過4億人的泛珠三角地區。

  30年來,深圳特區以年均25.8%的速度,從一個不起眼的農業縣變成經濟大市,2009年深圳的GDP比1979年增長了979倍。在經濟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如何讓1400萬深圳人分享到發展成果,構建和諧社會,成為將來特區發展的重要議題。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在為特區30年“慶生”時,無論是給每位市民派發1500萬張面值百元的電話儲值卡還是免除農民工一年醫保參保費用,抑或是為八旬以上老人發放高齡補貼,深圳的這些細節更多地體現了關注民生。

  “所有這些舉措,都旨在讓全體市民能夠共享改革開放和特區發展的成果。”深圳市委秘書長王毅說。

  這些年來,特區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中已經作出了一些探索:在政府工作評價體系上,從2005年起,深圳告別“唯GDP論”相繼推出文明指數、效益指數和民生凈福利指數,將指數作為考察各級領導班子工作業績的“標尺”。

  與此同時,深圳正在謀求通過地方立法以改善工人待遇,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尋解共同富裕之路。對工人工資福利待遇的保護經歷了從“欠薪預防和保障”到“加班工資按規定雙倍支付”,再到“工資增長集體協商”的過程。

  分析人士認為,深圳改革開放的成果第一步體現在經濟效率上,但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公平的發展環境作為保障。深圳在未來的發展中,要繼續“特”下去,就必須在“科學發展的示範區”、“構建和諧社會的首善區”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區”三方面齊頭並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