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胡錦濤:教育是國計 也是民生(全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9 09:39:55  


  中評社北京9月9日電/新華社報道,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7月13日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全文如下:

  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0年) 胡錦濤

  這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交流教育工作經驗,分析教育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動員全黨全社會全面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證和人力資源支撐。

  一、充分認識推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大意義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強國必先強教。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教育。經過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我國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係,保障了億萬人民群眾受教育的權利,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職業教育快速發展,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極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質,有力推進了科技創新和文化繁榮,推動我國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轉變,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貢獻。

  長期以來,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書育人,勤勉工作,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付出了大量心血,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為黨和人民作出了傑出貢獻。在這里,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我國教育事業的廣大幹部群眾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問候!

  新中國教育的60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係日益完善的60年。在這一歷史進程中,我們不斷深化對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規律的認識,得出了十分重要的結論。一是教育是國家和民族發展最根本的事業,必須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明確政府發展和管理教育的責任,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實現教育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充分發揮教育在黨和國家事業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二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三是教育事業發展的生機活力在改革開放,必須始終按照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和教育教學改革。四是教育是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途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促進教育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五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在教師,必須緊緊依靠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規律辦學教學,不斷提高教師政治和業務素質,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這些重要結論彌足珍貴,已經在《教育規劃綱要》中得到體現,更要在推進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牢牢把握並不斷豐富發展。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們的奮鬥目標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優先發展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決定性意義。

  隨著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越來越成為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人力資源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科技、教育、人才競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民族素質競爭。教育對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發展科學技術、培養人才具有基礎性作用。我們要緊緊抓住機遇、有力迎接挑戰,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充分發揮教育重大作用。我們要通過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努力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增強我國發展後勁和國際競爭力,不斷推動科學發展。我們要通過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在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進一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範,培育文明風尚,增強民族凝聚力,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道德基礎,不斷促進社會和諧。我們要通過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堅持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的統一、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統一,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雖然我國教育事業已經取得巨大成就,但還不完全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主要問題是:有學上的問題基本解決,但上好學的問題依然突出,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多樣化教育需求還不能得到很好滿足;教育觀念相對落後,內容方法比較陳舊,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素質教育推進困難;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緊缺;教育體制機制不完善,學校辦學活力不足,教育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城鄉、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實。我們要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必須著力解決這些問題。

  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全黨全國要積極行動起來,堅持育人為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推動教育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學發展,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二、全面推動我國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

  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優先發展教育,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教育體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全面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把握教育發展階段性特徵,堅持以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面向社會需求,優化結構布局,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

  關於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總體戰略和主要任務,《教育規劃綱要》已經作出全面部署,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按照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切實抓好落實,確保到2020年我國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這里,我想就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強調幾個問題。

  第一,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必須優先發展教育。優先發展教育是黨和國家長期堅持的一項重大方針。我國未來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必須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要把優先發展教育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切實保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並盡快形成科學規範的制度。要轉變政府教育管理職能,落實政府發展和管理教育責任,積極推動建設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係,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教育投入是支撐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資,要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2012年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並保持穩定增長。要把是否堅持優先發展教育、發揮教育重大作用作為檢驗各級黨政領導班子是否真正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

  各地區各部門要從自身實際出發,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密切配合,形成推動優先發展教育合力,統籌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構建體係完備的終身教育,健全充滿活力的教育體制。要基本普及學前教育,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科學保教方法,加強學前教育管理,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要鞏固義務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確保適齡兒童少年接受良好義務教育。要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合理確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比例,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係,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就業創業能力。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提高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整體水平,建成一批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學校,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顯著增強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同時,要抓好繼續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推動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協調發展。

  第二,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堅持以人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體現就是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樹立崇高理想和遠大志向,從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礎,學習才有動力,前進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要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深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培養學生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鬥的良好品質,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要把德育融入學校課堂教學、學生管理、學生生活全過程,創新德育觀念、目標、內容、方法,充分體現時代性,準確把握規律性,大力增強實效性。

  堅持以人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著眼點是全面提高國民素質。這就需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教育不僅涉及教育各個階段和領域,更涉及文化傳統、經濟發展、社會結構、用人制度等方方面面,必須統籌兼顧、協調推進,切實把實施素質教育這件大事抓緊抓好、抓出成效。人力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多樣化、個性化、創新型人才成長提供良好環境和機制,著力培養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特別是要高度重視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加強勞動教育,著力提高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加快改變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不足狀況。要把人人可以成才的觀念貫穿教育全過程、貫穿社會各行各業,把培養人的創造性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有機統一起來,推進小學、中學、大學有機銜接,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加強學校之間、校企之間、學校和科研機構之間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種聯合培養方式,更加重視打牢創新基礎、倡導創新精神、激發創新活力,更加重視發展創新文化、完善創新機制、營造創新氛圍,大幅提高教育培養創新人才能力和水平。要以終身學習理念引領學校教育改革,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係,努力做到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協調發展、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溝通、職前教育和職後教育有效銜接,為努力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