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0日電/《北京晨報》報道,大象,陸地上最龐大的哺乳動物,喜溫暖,非北方所產,但有趣的是,它與老北京城卻曾結緣700年。
皇家飼養大象,宋代已有,因其罕見,且身軀龐大,可彰顯天朝“萬物皆備於我”的氣勢,故得到特別重視。在北宋都城汴梁,經常會有皇家大象炫耀性的游街活動,小販們趁機跟在後面兜售大象玩具,作為旅遊紀念品。
元代北京成了都城,始有大象,但待遇不高,需幹力氣活,比如忽必烈在景山搞綠化,就派大象馱樹種。元代皇家儀仗隊由6頭大象打頭陣,此外皇帝還經常會乘大象拉的車(即玉輅車)。元代大象養在積水潭邊,因大象好水,需經常洗澡,當時的積水潭比今天大得多。
明代故宮門口用兩頭大象看門,按規定,還應有虎豹,但實際上很少用。明代大象多是南亞各國進貢而來,養在宣武門內,主要負責在南北郊祭時馱祭器、駕車等。此外就是在朝賀時,站在兩邊,等官員們全過去了,鼻子一搭,仿佛關門。一次日常規模的朝賀,需用6頭大象。
由於宣武門一帶無水塘,大象只能出宣武門到城壕中洗澡,日久天長,成了景觀,所經過的街道也被稱作“象來街”,到清代,洗象成了每年6月“天貺節”的固定儀式。洗象的工具很複雜,比如有推象進退的“叉”,有專門的竹刷,叫“ ”。為了看洗象,這一天宣武門外酒樓臨水座位的價格,甚至要“千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