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以和平紅利挽救國民黨危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11 10:36:03  


郝龍斌最近支持度低落,主要是花博案遭到綠營窮追猛打,危機管理失據,致使民意支持度雪上加霜。
  中評社台北9月11日電/台灣旺報今天發表社評說,五都選舉國民黨選情全面告急;《天下雜誌》縣市長滿意度調查綠營奪得前6名,倒數12名全由藍營包辦;馬英九個人施政滿意度持續低迷,2012年大選基本態勢顯然對國民黨繼續執政不利,大陸關心兩岸關係人士紛紛對兩岸關係的未來表示憂心。 

  社評說,如何正確理解台灣選舉民心向背因素,以避免因錯誤解讀而採取錯誤對策,致使兩岸在歷經嘗試錯誤、付出諸多代價後才步入正軌的關係再度脫軌呢? 

  首先,長期觀察台灣選民投票行為可以發現,執政者雖然享有執政優勢,選民卻有同情弱者(或支持制衡)傾向,經常兩相拉鋸。但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因馬英九個人風格限制,執政黨並未善用執政優勢,亦未如同陳水扁操作民粹,使支持者趨於沉默,中立選民傾向支持弱者的氣勢就格外彰顯。 

  其次,國民黨的施政滿意度與兩岸關係的關聯性為何?國民黨採取了許多具體作為改善兩岸關係,已獲致明顯成就,但民眾的滿意度始終盤低走跌。很多獨立民調都顯示,民眾對大陸政策的滿意度高於對馬英九與“吳內閣”的施政滿意度,顯然執政黨氣勢低迷,並不表示民眾對執政黨大陸政策的否定,只能說,選民需要更多,要求更高。 

  社評說,許多對台灣選民投票行為的研究顯示,選民對候選人取向的偏好高於政黨、對政黨的偏好又高於政策,所以政策的好壞,影響選民投票行為的力度最小。若以政策影響的範圍區分,那麼“鄰接性”是影響候選人支持度最大因素,也就是民眾對候選人“鄰接性政策”滿意與否,最能直接影響他們對單一候選人的偏好,所以全台性的選舉,通常會以全台性的政策作訴求,地方性選舉會以地方性做訴求。 

  在這種因素影響下,儘管過去兩年多來國民黨努力改善兩岸關係,在兩岸間積極創富,但庶民所得與生活水準尚未有明顯改善,因此還不能為國民黨候選人加分。尤其五都選舉屬於地方性選舉,民眾對候選人的個人特質及鄰近性政策的感受度比較高,相對兩岸關係這類國家層次政策的感受度較低。 

  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郝龍斌最近支持度低落,主要是花博案遭到綠營窮追猛打,危機管理失據,致使民意支持度雪上加霜;台中市長胡志強也因黑道仇殺問題,使得他原本具有高支持度的民意,同樣遭到衝擊。從這兩個例子來看,五都選舉勝負最大的影響因素,還是跟候選人比較有“鄰接性”的地方性議題,而不是在全台性政策上做決勝。 

  這是台灣選舉的特質,國民黨即使在五都選舉上顯現出低迷的氣勢,也不必憂心選舉結果必然造成兩岸關係全面倒退,過去民進黨曾全面反對兩岸簽訂ECFA,但民意壓力下,已不再把反ECFA與選舉掛勾,選舉會迫使候選人趨向務實。同理,關心兩岸統一時間表的人,也不必對馬英九推動終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社評說,大陸對台灣選舉的觀察應該與時俱進,五都選舉是地方性選舉,不是對兩岸關係的信任投票,選舉結果對中央層級政策的推動,不必然有決定性的影響。畢竟,兩岸關係是國家戰略性政策,只要國共兩黨堅持改善兩岸關係,繼續追求雙贏,共創和平紅利,兩岸關係發展對國民黨全台性選舉的正面影響必然發酵,這也是挽救國民黨危局的最佳策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