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珠海特區30年發展特慢受非議 比不上東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11 13:45:23  


 
急尋出路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曾經有大把的發展機遇擺在珠海的面前,但珠海沒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如今,珠海的特區之路究竟走向何方?

  在所有後發優勢中,最讓珠海人津津樂道的還是環境。但是先發展環境犧牲經濟,還是先發展經濟再治理,如今的珠海也很茫然。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投資促進辦事處高級顧問周德元告訴記者,正是在一味保護環境的發展思路下,珠海提前轉型,將製造業趕往中山,但高科技企業卻跟不上發展,騰籠而沒有換鳥。關鍵是這個思路還中途出變故。

  為了追趕深圳、東莞等珠三角發達城市經濟,珠海也慢慢變得“浮躁”起來,開始放寬傳統製造業的進入門檻。記者在橫琴島上採訪時發現,島對岸的工廠裡也有大大的煙囪。

  “現在沒有必要再引進加工製造業,不可走回頭路。”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民營經濟研究所所長華本良教授告訴記者,珠海只有加強珠三角和港澳的區域合作,加強產業集聚效應,才能挽回過去的不足。

  今年8月26日,國務院同意珠海的特區範圍擴大到全市,加上橫琴島被批復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的第三個國家級發展區,眼下,廣珠鐵路、沿海高速公路的動工,尤其是隨著港珠澳跨海大橋、廣珠輕軌的立項,珠海已經逐步突破交通瓶頸,珠海在新的政策庇護下,對未來發展似乎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但如何補齊產業的短板,似乎是橫亘在珠海面前不可逾越的一道坎。楊正滸告訴記者:“減輕中小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迫在眉睫,珠海給了外資企業幾十年的優惠,為何不能給本土企業一些優惠呢?”

  此外,楊正滸認為,政府應該嚴格控制債務規模,政府借錢花起來大手大腳,但效益很差,很多工程完全可以讓民間來做,不能管得太寬。

  “珠海‘東莞’化,靠簡單的加工製造並非上策,珠海經濟總量不足,新型工業化是珠海不二的選擇。”華本良對記者說。

珠海原市委書記梁廣大:“我的主政思路沒有錯”

  他出生在廣東南海,卻是一個老珠海人。

  他最初在家鄉履政,1983年調任珠海代市長,後任珠海市委書記、市長。在珠海為官16年,他是中國經濟特區裡主政時間最長的官員,鄧小平兩次南巡時他陪同左右並匯報工作。

  然而,自珠海經濟特區成立以來,他卻是歷屆領導裡最有爭議的一位。隨著同是經濟特區的深圳脫穎而出,珠海卻漸漸顯露疲態,爭議就尤為猛烈。

  說他好的話是:大刀闊斧搞了一些大項目,建立了珠海的交通網絡;而批評他的話是:過早拒絕三來一補企業,使珠海民營經濟發展不足,加上過度的負債投資,讓珠海後十多年都在債務中糾纏。

  他就是75歲的老人、被稱為“梁膽大”的原珠海市委書記梁廣大。9月7日,梁廣大接受了《華夏時報》記者的專訪,對外界的各種褒貶,紛紛給予了回應。

為何拒絕三來一補?

  《華夏時報》:1983年您來珠海任代市長後,一般的企業都進不來,中小企業很難在珠海發展,導致今天民營經濟一直不活躍,當時為什麼把門檻放得這麼高呢? 

  梁廣大:這是我在來珠海之前總結的教訓,1970-1982年我在南海工作,是靠近廣州的一個縣城,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要求發展市場經濟,但是靠農業致富又很緩慢,後來我們就投資建廠,每建一個廠,就富了一個村,村民都很高興。

  問題是,後來我快要離開南海的時候卻發現,很多地方都污染了,南海的平洲公社叠北大隊搞了一個毛巾廠,未搞之前農民在河裡游泳、洗衣服洗菜,後來我快離開時到那裡看,本來很清澈的河水變成了褐紅色,都發臭了,後來還要縣裡拿錢出來,從佛山引自來水供農民飲用。還有幾個廠如做牙膏包裝的廠、鹽部公社的廠,用垃圾填池塘,後來污水滲入地下,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很多村民得了肝癌、肺癌。

  來到珠海後,我就決定,珠海搞工業一定要設門檻,有污染的都不要,包括漂染廠、玻璃廠、皮革廠、化工廠、煉油廠、煉鋁 廠、造紙廠、紡織廠、電鍍廠、水泥廠等十多種都被排除在外,當時有個項目是台灣的,合同都簽了,但我們去考察的時候發現有兩個大煙囪,後來就沒讓辦了,只要有污染的項目大都被我槍斃了。

  《華夏時報》:有聲音說您是一刀切,珠三角很多城市都是靠三來一補起家的,他們八十年代都很好地抓住了香港和國外的產業轉移,有了基礎再慢慢升級轉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