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圓明園研究院的小院內,“回歸文物展”已開放,85件展品,第一件陳列文物便是“柳浪聞鶯”坊楣,於1977年10月由北京大學捐贈,同時捐贈的還有觀水法石屏風及石鼎。秦靜介紹,當時圓明園管理處剛成立,北京大學在基建中發現了這塊坊楣,遂聯繫圓明園歸還。
展區內還陳列著1981年7月捐贈的綺春園流杯亭基座。來自東城區翠花胡同的諧奇趣北噴水池,兩塊龍頭石構件則是由普通市民陳達順捐贈。秦靜介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圓明園還未設管理處,園內還居住著市民,陳達順便是其中一位,建房時使用的都是園區內的石料,兩塊龍頭石曾是他家房屋的地基。後來,陳達順遷至城區居住,在2007年向圓明園捐贈了這兩塊龍頭石。
最新捐贈的一批文物是雕花石洗、方須彌座、石獅子等,由國資委石化機關服務中心捐贈,出自西城區北新華街的一座四合院。秦靜介紹,這批文物也是當年市民建房時從圓明園拉走的。
圓明園首次展出回歸文物
北京日報也報道,雕花石洗、雕花石堆、雕花石桌、西洋石構件、石獅子……昨天,紀念圓明園罹劫150周年系列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圓明園回歸文物展已向遊客開放。
據統計,圓明園流失在國內外的文物共有150多萬件,儘管大部分精華流失在海外,但從上個世紀70年代至今,國內特別是北京地區的單位和個人對圓明園文物的回歸工作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在大家的配合下,很多石刻文物最終得以回“家”。
記者發現,編號為“001”石刻文物的名為“柳浪聞鶯坊楣”,是1977年北京大學在施工中發現並捐贈給圓明園的。11塊圓明園墻磚是市民孟祥瑞去年捐贈的,當時他家正翻蓋房,確認是圓明園文物後,主動送了過來。最近的捐贈發生在今年1月,西城區一家單位將一個長52厘米、寬36厘米、高26厘米的方須彌座送回了圓明園。
圓明園管理處文物科科長秦靜說,此次展出的57類、85件石刻文物都是單位和市民捐贈的。長期以來,回歸的文物主要在西洋樓景區和展覽館零散擺放,像這樣集中對游人開放還是第一次。為防曬防雨,工作人員已為這些石刻文物搭起了棚子。今後,圓明園還將與有關部門一起,對它們進行清洗保護和脫鹽處理。
相關新聞
紀念圓明園罹劫 150周年系列活動
紀念圓明園罹劫150周年系列活動明天正式啟動。紀念活動分為學術會議、系列展覽、中外文化交流和主題晚會四大板塊,共15項內容。
除出土文物展和回歸石刻文物展外,10月18日,圓明園還將在大水法遺址前舉辦大型主題晚會,以演出的形式來表現圓明園300年的滄桑巨變,展示和諧盛世給圓明園帶來的勃勃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