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美兩軍應著眼大局學會共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01 00:24:08  


中美兩國和兩軍高層都多次表示兩軍關係非常重要,希望加強交流。
  中評社北京10月1日電/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刊載中國國防大學教授徐輝的文章說,當前的中美關係“被聚焦”在兩軍關係上。自今年一月奧巴馬政府宣布大宗“對台軍售”以來,兩軍交往再度中斷。近來又在中國周邊海域出現了一系列軍演並就此展開異常激烈的“口水戰”。對此,兩國輿論界有各種解釋,目前看至少可歸納出三種觀點,即:“行為反應論”、“心理焦慮論”、“戰略試探論”。到底哪種觀點正確,結局會怎樣,現在下結論似乎為時尚早。儘管美韓軍演可與“天安艦事件”掛鈎,但中國軍隊的演習大多屬於隨著季節變化按綱施訓的例行性演習,只是被熱心媒體的集中報道放大了,而且一經人們把它們放在當前中美兩軍關係框架之內來“普遍聯想”,就會自然地被視為是“針鋒相對”的一系列互動。然而,這並非中美軍事關係的全部。

  要面地歷史地看待中美兩軍關係,就不能忽視兩個基本的事實。第一,中美兩國和兩軍高層都多次表示兩軍關係非常重要,希望加強交流。即便是被美國輿論稱為中國軍隊“鷹派”的學者也一再強調,“兩軍關係很重要,希望建立健康、成熟、穩定的兩軍關係。” 第二,回顧兩軍關係的發展歷程,除了因朝戰和越戰而捲入衝突外,兩國軍隊曾為兩國友好關係的建立和穩定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上世紀 70到80年代,兩國經貿關係水平不高,兩軍關係成為兩國關係正常化的“先行者”,雙方實質性重大軍事合作的展開,為兩國關係全面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冷戰結束以來,兩軍關係曾先後經受了“台海、“炸館”、“撞機”等危機帶來的嚴重衝擊,但最終得以維繫和恢復,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關鍵時刻軍隊始終能夠以兩國關係大局為重,即使面對媒體和公眾的巨大壓力,也以理性的態度對待各類危機事件,從未從單純軍事觀點做出反應並尋求問題的解決。過去30年和平發展取得的成就證明,軍隊的大局意識和理性選擇的結果是改善了安全環境。

  作為中美兩國關係重要組成部分的兩軍關係,如何才能打破不斷陷入“准危機”的怪圈,繼續為兩國關係發揮積極作用呢?筆者認為,要打破兩軍關係怪圈,關鍵有兩條:一要繼續著眼大局,二要學會共處,本著與時俱進的精神,積極尋求逐步消除兩軍關係發展障礙的途徑,為使兩軍交往趕上其它領域交往的步伐,實現兩軍關係“正常化”並釋放出合作的巨大潛力,促進兩國總體關係發展和維護世界和平做出應有的貢獻。所謂大局,包括時代發展的大局和兩國關係大局。在全球化的核時代,全面軍事對抗不符合歷史潮流,兩國力量消長更不能靠軍事手段來完全控制和改變。目前關於“中美兩國衝突難以避免”、“兩軍必有一戰”等觀點的背後,都是簡單地通過歷史類比來思考雙邊關係。這顯然不是一種進步的視角,至少不是21世紀的觀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