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如何改變南台灣與大陸的互動關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5 00:17:12  


南台灣是所謂的“綠營大票倉”,能否成為改善兩岸關係的起點?
 
  海峽兩岸貿易額巨大,一年超過1000億美元,但主要是北台灣(包括中台灣)與大陸沿海地區的貿易,估計佔兩岸貿易總額的80%,南台灣與大陸的貿易比重很低,不超過20%。台商對大陸投資主要是北台灣企業對大陸投資,南台灣企業對大陸投資相對較少。不過,在農產品貿易方面,南台灣與大陸的貿易比重較高,大陸從台灣進口的農產品主要來自中南部地區,北台灣較少。

  在兩岸通航、經貿合作安排中,因南台灣經濟、人口劣勢,獲得的利益分配也大於低於北台灣。兩岸航運協議中有關海上航運港口的安排,台灣對大陸開放基隆(含台北)、高雄(含安平)、台中、花蓮、麥寮與布袋等六個港口,其中南台灣只有一個高雄港(包括安平港)。在兩岸直航運輸航點與航班安排中,南台灣獲得的份額也非常少。台灣一共對大陸開放8個直航機場,但南台灣也只有高雄一個小港機場;在航班安排上,80%的兩岸直航航班在北台灣,尤其是桃園國際機場,高雄小港機場的兩岸直航航班相當少。目前,高雄小港機場與大陸的直航機場只有8個(上海、杭州、廣州、成都、廈門、福州、深圳與寧波),每週航班只有14個(計劃新增天津、青島,每週航班增至32班)。甚至目前還沒有高雄到北京等大陸重要城市的航班,使得許多到南台灣或高雄觀光旅遊的遊客還要乘坐高鐵到北台灣的桃園機場返回大陸。這種局面自然不利南台灣經濟發展,高雄市更難以發展成為國際大都會。不過,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與大陸民眾赴台旅遊的持續增加,讓航空公司對未來南部的發展信心有所增加,開始加快在南部的佈局。2010年8月,長榮航空公司正式設立高雄辦事處,長榮與立榮在高雄計劃在原有8條國際直航班機及目前每週24個班次基礎上增加直飛天津、青島與南京等地新航線,希望高雄成為長榮航空南部地區國際航線的重要樞紐,以加強與南部觀光、旅遊業的合作,全力推動南部地區國際航線及兩岸直航業務,促進南部觀光產業與經濟的發展(注2)。但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兩岸的協商。

  由於台灣方面的政策限制及不夠重視南台灣在兩岸經濟合作中的作用,南台灣在兩岸經濟合作中出現邊緣化趨勢,影響了南台灣的經濟發展,尤其是高雄港與高雄國際機場的衰落。

  南台灣的高雄港與小港機場是南台灣最重要的對外交通運輸樞紐,也是觀察南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高雄港是台灣、也是亞太地區最好的優良港口(注3),本應以高雄港與高雄市成為台灣經濟的發展重陣,成為南台灣的經濟重心,但近十年來高雄港發展滯後,集裝箱裝卸在2007年達到高峰(1026個標準箱)後,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與2009年連續兩年下降,2009年降為8581個標準箱,世界排名更從曾居全球第3位(1993-1999年)一路下滑,目前已降到10位之外(第13位),這是高雄經濟甚至是台灣經濟衰落的重要象徵。

  高雄機場是台灣南部的對外空中門戶,航空客運量於1997年之後呈現明顯的衰退趨勢,不論是起降班次,還是客運量,均出現較大下降。1997年到2009年,高雄國際機場的起降班次從14.3萬班次降至4萬班次,12年時間掉了10萬人次;旅客人數從1216萬人次降至366萬人次,同期減少了800多萬人次;貨運量在2000年達到歷史高峰,超過10萬噸,此後開始出現下降趨勢,2009年降至5.4萬噸(注4)。與北台灣的桃園國際機場營運規模差距越來越大。2009年,桃園國際機場飛機起降次數近14萬架次,客運量為2162萬人次,貨運量為136萬噸,分別是高雄國際機場的3.5倍、6倍與25倍。

  南台灣與大陸互動不良

  近年來,大陸非常重視與南台灣的互動,在政策上積極向南台灣傾斜,但總體與南台灣的互動、合作、往來依然偏少,造成南台灣與大陸的互動關係不良,關係不夠密切,南台灣民眾對大陸的認知仍有偏差。

  南台灣主要是民進黨執政的縣市(總計八個縣市中有七個執政縣市),因此南台灣與大陸的互動在一定程度上講具有民進黨與大陸互動的意義。民進黨執政時期,兩岸關係發展受到很多限制,南台灣與大陸互動很少,沒有公開與正式的往來管道。國民黨重新執政後,採取積極務實的兩岸政策,大力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儘管民進黨反對馬當局的兩岸經貿政策,批評馬當局與大陸關係走得太快,但南台灣民進黨執政縣市首長在考慮選民利益與地方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加快了與大陸的互動,先後有雲林縣長蘇治芬、高雄市長陳菊、台南縣長許添財等到大陸推銷農產品與高雄世運會,在某種意義上成為民進黨與大陸互動關係的重要突破。尤其是,南台灣民進黨執政縣市的局處級官員到大陸的參訪活動越來越多,體現了其務實與低調的一面。另一方面,大陸地方政府官員到南台灣民進黨執政縣市的參訪活動也開始增多,以增進相互瞭解,同時加強與民進黨執政縣市的經濟、旅遊、農業合作,近年來也簽署不少地方經濟合作協議。但總體上講,南台灣民進黨縣市首長到大陸參訪仍被視為個案,採取特別處理辦法,民進黨中央仍有諸多限制,未建立起南台灣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的長效互動機制。

  南台灣應以務實、開放的思維看待兩岸經濟合作

  目前南台灣與大陸互動不足,仍呈現一種非正常的關係。南台灣需要調整與改變兩岸思維,重新審視兩岸關係發展與兩岸經濟合作,在“擱置爭議”、“放棄仇恨”、“淡化政治”、“經濟優先”與“互利雙贏”的五項原則下,努力推進南台灣與大陸的聯繫與合作,建立南台灣與大陸互動平台,發揮南台灣在兩岸關係的獨特作用,讓南台灣民眾充分瞭解大陸,認識大陸,支持兩岸關係發展,為南台灣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政治環境。

  南台灣要在兩岸關係中扮演應有的或重要的甚至獨特的角色,關鍵取決於南部政治精英與南部民眾對大陸的立場與看法,以更務實與開放的思維正視大陸,正視兩岸經濟合作,正視兩岸關係的發展。目前南部部分綠營政治人物開始政治覺醒,強調兩岸經濟合作的重要性,肯定或支持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其中,最近以來,台南縣長許添財、台南市長黃煥智與宣佈退黨參選大高雄市長的高雄縣長楊秋興等對兩岸經濟合作及ECFA的態度有明顯轉變。尤其是楊秋興表示,大陸崛起是既定事實,民進黨不能再用舊思維仇視對方,必須調整、修正心態,而且認為ECFA給高雄一個很好的機會,是提升高雄爭取國際大廠投資的利基之一(注8)。我們希望這種轉變或調整是建立在理性思維基礎之上的,而不是選舉的權宜之計。目前南台灣綠營政治人物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就是在兩岸問題上的表態搖擺不定,無法獲得大陸的信任,無法建立起雙方良性互動的機制。這種局面需要逐步改變,大陸不迫切需要南台灣民進黨執政縣市首長放棄其政治立場,但期望在“擱置政治爭議”的基礎上,在兩岸經濟合作上立場堅定,積極推動兩岸或雙方的交流與合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