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兩岸議題敏感 馬英九非用英語受訪不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0 11:06:06  


  中評社台北10月20日電/短短十個月內,馬英九連續接受美國三大重要媒體專訪,卻全因使用英文造成誤解,引爆政壇震撼彈。儘管馬英九和“總統府”大動作召開記者會、去函澄清、闡述說明,卻始終揮不去外媒對馬英九兩岸政策的曖昧質疑。 

  中國時報特稿指出,去年底,《亞洲華爾街日報》專訪馬英九,對於該報記者提出的“兩岸能否如大陸期待達成統一”的問題,只因一個用字的單數複數,導致“decades”(數十年)和“decade”的語意出現天壤之別,以為馬英九竟然提出了十年的兩岸統一時間表。 

  今年五月,美國有線電視網(CNN)播出馬英九專訪,畫面中馬英九口氣強硬說,台灣是“主權國家”,“不會(never)要求美國人為台灣打仗”,遭綠營大作文章後,馬英九趕忙利用國民黨中常會澄清,“這話是講給美國人聽的!”更解釋美國出不出兵,不是他去要就要得來的。 

  不到四個月,面對紅十字會總會長陳長文提議的“馬胡會”和美聯社(AP)專訪,外界和媒體又再度出現詮釋上的爭議。馬英九昨天還特別在具有軍事意義的空軍松山基地指揮部開記者會,導致外界更加緊張,以為馬政府真有重大訊息要宣布。 

  這個禮拜以來,“總統府”上下疲於奔命,大費周章的不是宣傳政府理念,而是澄清、查證、再澄清。馬英九上任以來,自豪於兩岸政策方向正確,台灣因此回收“和平紅利”,但對於民調數字中,仍有部分民眾對“馬政府推動兩岸關係過快”持以高度憂心;馬英九其實心知肚明,為政者一旦觸及兩岸議題,當然有義務更有必要,以更高的謹慎度和嚴謹度面對。 

  馬英九英文程度好,相信沒有人懷疑。但台灣藍綠對峙嚴重,兩岸政策分寸拿捏何等重要,馬英九自認講得很清楚,但外媒卻不見得有這麼深入的體察和默契;前車之鑑揮之不去,馬英九就算不想透過傳譯以中文受訪,也應採取最嚴謹的英文講稿回答,不僅避免政敵的干擾抹黑,也是對民眾負責任的態度。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