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時殷弘:中國外交韜光養晦是階段性戰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0-10-24 09:24:51


 
  韜光養晦更多是一種謹慎的精神

  《南風窗》:30年來中國外交的主要特徵應該說是韜光養晦,但是最近中國在很多問題上都出人意料地做出了強勢的姿態,再加上溫總理在聯合國發言中稱中國是“一個敢於擔當的國家”,有人認為這是外交轉向的趨勢和宣示,您怎麼看?

  時殷弘:事情不要籠統地看,中國對美國和周邊國家的態度是有差別的,如果不看中美關係,可以說,中國已經拋棄韜光養晦了,但是看看對美國的態度,恐怕不能這樣說,我可以舉出很多例子。中國對美國更多是態度強硬、行動較少。所以,崛起的中國對美國更加重視,如果我們對照一下十六大提出的周邊外交政策,會發現與那時候相比,中國對周邊的重視降低了。對美國重視,是因為中美可以合作的空間越來越大,但同時結構性衝突也越來越大,一年之間,兩國關係急降急升,所以,中國跟美國的關係也是不穩定的。

  中國幾乎同時跟日本、韓國、東南亞的關係進入了不良局面,中國與鄰國的衝突,對美國來說是有益的,中日在釣魚島問題的衝突中,《紐約時報》一篇文章的標題就很說明問題:《中國與鄰國的爭端有助於美國在亞洲的勢力》。再放遠一點來說,俄羅斯從今年年中開始,對外關係的主要方向已經很明顯地開始接近西方和歐盟,印度和中國的關係很多年來也一直沒有很大的突破。當然,中國現在也在尋求突破,最近與歐洲的合作就是要努力擺脫這種局面,跟美國的關係也在逐漸復甦。

  我們應該反省,中國在很多方面的條件都比過去好了,外交條件反而惡化。首先,就是要加大對周邊國家的重視;其次對中美關係的複雜性不能簡單化,不能過分悲觀,但也不能過分樂觀。

  韜光養晦是鄧小平在中國面臨最困難的外交局面時提出來的,在蘇東劇變之際,他認為中國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韜光養晦是一個階段性的戰略,而不是一個教條,它背後更廣闊的含義是在一個大的歷史時期我們所需要的精神和思想方法,那就是謹慎,關注中國真正緊要的利益,謹慎運用中國的資源。但是另一方面,即使在那個困難的時期,也不光是韜光養晦,中國在面臨西方制裁的時候還是非常堅定。所以,韜光養晦不能管100年,中國外交是很複雜的,在哪些方面韜光養晦,哪些方面有所作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南風窗》:韜光養晦和有所作為到底是並列關係,還是遞進關係,在哪些方面韜光養晦,哪些方面有所作為,這個平衡的掌握是中國能夠控制的嗎?

  時殷弘:韜光養晦在國內說還好,一到國外,就會被誤解為要規避責任。我們應該想想在哪些問題上應該韜光養晦,哪些問題上應該有所作為,哪些問題上應該比過去還要韜光養晦,不要被一些問題牽扯了我們的注意力,中國任何時候都要謙虛謹慎,但並不意味著任何時候都要韜光養晦,有些事情該表態就要表態。總之,中國面臨很多新的問題,很多問題我們沒有經驗,全世界也沒有經驗,我們要適應這些變化,制定新的政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應該比過去更加有所作為。

  中國的GDP已經世界第二了,中國的國際利益越來越多,全世界對中國的關注和期望越來越多,這個形勢要求我們有所作為。韜光養晦還是必須的,我們永遠不能放棄謙虛謹慎的精神,但是跟以前相比應該少一些;有所作為也是有分寸的,在什麼問題上有所作為,在什麼程度上有所作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全局來看,有所作為的成分必須增加,這是個趨向,跟韜光養晦不矛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