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透視中美貿易紛爭 “匯率戰”打不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8 00:26:24  


 
  對於中美貿易,到底誰受益,我們以幾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從2000年到2009年,中國出口玩偶50億個,其中45%出口到美國,比如著名的芭比娃娃玩具,原材料來自中東,在中國台灣地區加工成半成品,假發是日本的,然後在中國大陸進行組裝成產品,在美國零售價為9.99美元,中國企業獲得加工費0.35美元,而擁有該品牌的美國企業獲得近8美元。再者,從2000年到2009年中國出口電腦6.2億台,出口美國的占30%,在這期間中國進口美國因特爾芯片等電腦零部件56億美元。上海海關實地調查表明,中國生產的惠普筆記本電腦市場銷售價為1000美元,美國在銷售環節得到169.6美元,中國獲得的加工費僅為30.3美元,只占每台電腦售價的3%。還有就是蘋果公司開發的IPOd,加州大學三位學者的研究結果顯示,每台售價是299美元,蘋果公司沒有生產線,但美國獲得專利設計營銷收入是163美元,零部件主要來自日本、菲律賓、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價格為133美元,其中日本東芝公司獲得93.3美元,在中國組裝,中國一共拿4美元,其中加工費用是3美元,約占每台售價的1%,但是根據原產地規則,中國向美國出口一台iPad,中國貿易順差就增加150美元。這三個例子就說明中國對美國有很大的貿易順差,而大部分利潤卻在美國。前商務部長薄熙來形象而準確地指出,“順差在中國,利潤在美國”。

  隆國強:順差表現為中國,實際上是整個東北亞地區對美的順差。由於日、韓、台等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將下游勞動密集環節轉移到中國大陸的沿海地區,原來這些經濟體直接對美出口形成的對美國的順差,轉換成了這些經濟體對華的順差,而中國大陸再對美出現巨額順差。當然,利潤也是由產業鏈上的所有投資者分享,不能說利潤在美國。

  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原因是複雜的,除了上述順差轉移效應,還有中國與美國的垂直分工關係,中國在美國市場上相對於其他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國具有更強的競爭力;美國在華市場上有競爭的一些產業活動通過在華投資進入了中國市場;美國對限制其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高技術產品出口;等等。

  何偉文:美國從1897年起出現貿易順差,到1971年首次出現逆差。自那以後,除1973年和1975年外,已有37年出現貿易逆差,且規模巨大。其根本原因之一是製造業在全球和本國總體經濟中的地位相對下降。美國工業產量於1891年超過英國,居世界第一位,到20世紀70年代初達到頂點。那是順差時代。此後傳統製造業相對衰落,占GDP比重從高峰時的30%以上降到2009年的11%。且美國追求更高利潤,發展金融和虛擬經濟,物質產品日益轉向進口,從而進入逆差時代。這是美國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其具有全球性,並非只發生在中美之間。根本原因之二是對海外能源特別是原油的依賴越來越大。美國貿易逆差的最大部分來自原油,而不是中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