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 
中評社論壇:台南三農問題與大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08 00:28:23  


 
  這個問題如果無法突破,會影響年輕人回流做農業,也影響其他行業的資金投資農業。現在中國大陸吸引台灣很多農企業去,提供比較大的土地、比較大的機會。所以台灣應該要反思,台灣的農業將來要有國際競爭力,以台灣這樣的情況,台灣真的要很徹底的省思。反而在中國大陸比較有機會去發展較具國際競爭力的農企業。這是台灣真的要檢討的,台灣的土地政策,休耕、轉作的制度如果不好好檢討,真的有困難。因為即使你哪個品項賣到中國大陸市場反應不錯,可是如果耕作面積不足,你連商業機制都有困難,如果人家一次訂量太多,你就沒有辦法供應。所以,休耕制度一定要有重大突破。

  台灣農業面臨的挑戰

  台灣的機會與挑戰,我剛剛談的是中國大陸有這樣的市場,台灣沒有相對的生產規模來支援的話,也未必能夠吃下這個市場。同時,台灣在整個市場的布局,長期以來政府對於國際市場是不夠重視的。台灣國際競爭力的困難是,我們國際處裡面真正管農產品外銷的沒幾個人。所以,如果要建構整個中國大陸這麼大的市場,差不多等於歐洲的兩倍以上的市場,我們應該認真看待整個通路。

  如果整個市場的建構能夠得到政府的協助,不要老是希望國台辦來協助,譬如說每一次香蕉、柳丁出問題,就請人家來幫忙,久了之後,會被人家看不起!台灣不能老幹這種事情,一定要有效建構行銷通路,“中央政府”需要增加在國際市場佈局的能力,這是我這幾年在做整個國際農產品行銷的看法。

  台灣也要正視農業品種、技術等等大量的流失問題。台灣不要只看到現在簽了ECFA有幾項優惠,又有非常多政策性的採購,好像現在一下子農產品供不應求,不要被短期現象迷惑。我們更應該看到品種的流失這種技術拉力。同時,中國大陸現在也到日本、歐洲吸取先進國家的農業技術。台灣一定要有清楚的瞭解,現在沒有開放的農產項目,未來也可能開放。

  所以台灣真的要考慮,如何因應下一波可能的挑戰。我認為我們應該在農村轉型有更多的年輕人回來,藉著這個機會進行更大規模的農業體制調整,以因應下一波可能的挑戰。如果台灣的農業不能做很大的調整的話,未來年輕人要介入農業的困難度可能會更高;如果我們不好好檢討,台灣的農業會有嚴重的隱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