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博物館怎樣讓人親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06 11:30:22  


  中評社香港11月6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除了一些特展外,中國的博物館大多是“門庭冷落車馬稀”,與國外博物館的情形有天壤之別。中國人為何不願意走進博物館?有位觀眾回答了這個問題:博物館總是給人一種莊嚴、神秘的感覺,走進去難免有距離感。確實,中國的博物館呈現出來的面貌,通常是高高在上、拒人於千里之外。這是為何?

  展品陳列亟待創新

  由於專業關係,筆者經常去一些博物館觀摩,細想起來,造成這種距離感的原因不少,但尤為重要的是國內博物館在展品陳設、與觀眾的互動以及環境氛圍方面的欠缺。

  走進許多博物館,會發現其中很多都是以歷史先後順序來陳設展品,這樣“偷懶”的方式,的確給博物館省了不少力,但卻難免給觀眾造成千篇一律的感覺。走一圈下來,除了展櫃上貼著的“唐、宋、元、明、清”等標識時代的大字,幾乎再也想不起什麼展品,更別提會有一個什麼樣的整體印象了。另外,如果每個朝代都有展品還好,萬一這個地區的展品並不能展現完整的歷史脈絡,又當如何?難不成仍然把朝代標上,再在其後注上“空缺”?

  在博物館的展品陳列上,筆者曾遇到過一件哭笑不得的事情。上世紀80年代,筆者隨父母參觀秦兵馬俑的時候,曾在展區外的電影播放館心潮澎湃地看了一段講述秦始皇與兵馬俑故事的電影。然而,10多年後再訪秦兵馬俑,看到的仍然是這部“經典老片”。這回不是“心潮澎湃”,而是“莫可名狀”。不可否認,製作新的宣傳影片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正如同實現其他新的陳設手段也需要下更大工夫一樣,但是,十幾年如一日的展品陳列形式,未免也太偷懶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