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觀察期:2005年至2008年中期,正是美國經濟處於相對景氣的周期;而在第二個觀察期:2008年9月次貸危機全面爆發之後,美國居民的存量財富一度縮水13%,美國經濟面臨衰退風險,直至後來轉為艱難復甦狀態。可見,對中美貿易失衡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美國經濟在景氣周期中所處的階段。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即使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引起了中國對美國出口的萎縮,但美國的貿易失衡問題也未必得到解決。從國際收支恒等關係來看,只要美國政府繼續保持巨額財政赤字、美國居民繼續維持現有的高消費-低儲蓄模式,則美國必然需要進口國外的商品,來彌補國內總供給的缺口,從而維持貿易赤字的狀態。只不過,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將有可能把中美貿易失衡轉化為美國與其他經濟體的貿易失衡。因此,迫使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無論從短期看,還是從長期看,均無助於美國貿易問題的解決。
對於這個問題,美國內部也多有爭論:2010年初,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裡茨表示:人民幣和美元匯率的調整,實際上不會對美國貿易造成實質性的影響,對於美國就業也不會有太大的幫助;相反,短期的匯率調整甚至可能引發外匯市場的投機性波動。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首席經濟學家,美國經濟學者布蘭查德也認為,要求人民幣升值無助於美國經濟復甦,中美經濟結構有很大差異,美國就業主要依賴於服務業,而壓制中國的出口(製造業),對於解決美國1500多萬人的失業問題是很不現實的。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斯蒂芬.羅奇認為:迫使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將弱化中國進口商品對美國通脹的抑製作用,這其中最大的受害者恰恰是美國國會政治家試圖幫助的中產階級。綜上可以發現,國際機構和著名經濟學家的研究也不認為人民幣匯率調整將有助於美國貿易逆差的好轉。相反,在美國總需求存在缺口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升值在短期中不但無助於美國經濟復甦,還將通過提高進口價格,引發和加劇美國的通貨膨脹,從而可能使美國經濟再次陷入“滯脹”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