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稀土又賣日本!中國所獲寥寥無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5 00:00:57  


就保護稀土等戰略資源而言,中國需要繼續理直氣壯地限制出口,實行嚴格的出口配額。
  中評社北京12月5日電(評論員 蕭琴箏)日前,美國《紐約時報》報道中國恢復向日本的稀土運輸,日本政府官員已經確認該報道,並表示“每件事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日本《產經新聞》11月26日報道,日本經濟產業相大畠章宏確認目前又有一艘稀土運輸船已從中國出港,正在駛往日本的途中,後續船隻也陸續駛來。《紐約時報》還指出了中國的無奈實質,認為中國向日本恢復稀土運輸不僅僅是兩國關係回暖的信號,主要是因為中國很多工廠組裝的產品需要來自日本的高科技部件,而這些高科技部件開始斷貨。中國人聽到這個消息,相信心情五味雜陳,沉甸甸的。 

  中國必須調整戰略合作思路。如果繼續與日本開展經濟合作、戰略合作和所謂高科技合作,很明顯是飲鴆止渴。日本不僅在侵占中國釣魚島問題上寸步不讓,壓根就不承認爭議,還在躍躍欲試,計劃大規模增兵,製造更大噸位的軍艦,威脅中國東部海域戰略安全,並公布所謂當年美國“歸還沖繩”的談判文件,而事實是這些過程都是日美私相授受,壓根就是非法的。在經濟與科技領域,日本一向精于算計,中國不會占到什麼便宜,反而可能愈加被動,繼續處處受制與人。

  幾十年與日本所謂的高科技合作,中國獲得寥寥無幾,依然被日本捏住科技要害。以往的教訓已經很多,值得深刻反思。因此,不宜再提倡與日本等東北亞國家的所謂戰略經濟合作和環保等高科技合作,不宜通過繼續向日本出口稀土來換取所謂高科技部件與經濟合作,否則實為不明智的短視之舉,威脅國家戰略安全與長遠利益。所謂互惠戰略與有關共識之類,就最好不了了之,不要再提,更不必去落實和執行。這是對中國和人民負責的戰略思維。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