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搶糧大戰 東三省乍現苗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1 15:51:36  


 
  上漲預期引發“搶糧大戰”

  專家認為,進入11月份以來,吉林省玉米收購價格上漲,上漲幅度超過之前的預期,主要原因在於部分大型貿易企業強勢進入收購市場,改變了深加工企業為主的收購格局。

  吉林省有大型購銷企業按照1880元/噸-1900元/噸價格收購玉米,由於價格上調速度快,迫使深加工企業被動跟漲,部分加工企業收購價格提高到1800元/噸-1860元/噸。劉笑然認為,大型貿易企業強勢收購,說明部分收購主體對於市場價格走勢預期,受到了當前強烈的看漲心態的干擾。也有購銷企業實行套保操作,11月份以來大連玉米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差價擴大到200元/噸以上,已有貿易企業套保鎖定利潤,從而能夠在現貨市場以較高的價格收購玉米。

  “目前各市場主體都積極收糧,但價格越高農民越不賣,企業普遍缺糧所以價格越推越高。”吉林省華潤賽力士達玉米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軍介紹說,目前他們收購玉米價格已經達到1840元/噸,較去年同期高300多元,可到現在總共才收購了七八萬噸,目前每天的入庫量只有四五百噸,可他們每天的消耗量在2000噸左右,庫存玉米已經不足10天之用。

  記者在東北地區採訪發現,當前各地市場普遍存在“稻強米弱”現象。林長平給記者算了筆賬:目前黑龍江省平均水稻價格2.8元/公斤,按照出米率67%計算,加工成大米的成本價在4.2元/公斤左右,還不算其他流通環節的費用,可目前大米市場價格只有4元/公斤,把水稻加工成大米反而要賠錢。據他介紹,這些稻米加工企業之所以敢於高價收購水稻,主要還是基於對米價上漲的強烈預期,所以不少企業收購水稻後並不急於加工生產,而是大量囤積等待大米漲價。

  據了解,目前在東北市場上爭奪糧源的,一個是加工企業、一個是貿易企業、一個是收儲企業,還有飼料、養殖企業等。劉笑然分析認為,目前收購企業收購能力過剩,加工企業、收儲企業能力過剩,龐大的糧食收購能力和有限糧源之間的矛盾,導致了各主體對市場糧源的激烈爭奪。據他介紹,目前吉林省稻穀加工和經營企業,整體加工能力閑置2/3,很多企業都吃不飽,有的企業開工率不到30%,企業本身已經無利可圖又不得不搶購糧源維持運轉。

  儘管農民惜售,但由於各主體積極收購,東北部分地區糧食銷售進度仍較往年更快。林長平介紹說,根據黑龍江省糧食局11月2日統計:全省水稻銷售21.5億公斤,玉米銷售16億公斤,大豆銷售6.5億公斤,整體呈現出價格比往年高、數量比往年多、速度較往年快的特點。

  專家預計上漲仍有空間

  專家預計,後期東北地區玉米收購市場保持價高量增的局面,黑龍江、內蒙古地區收購價格有望跟隨上漲。另一方面,由於澱粉酒精價格大幅上漲而且快於玉米價格漲速,加工利潤仍處較高水平,東北地區加工企業玉米收購價格仍有繼續提高的空間。

  劉笑然等專家認為,從當前形勢看,糧食價格包括農副產品價格、蔬菜價格等聯動上漲,其中通貨膨脹的因素非常明顯,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立即控制資金發放,收縮資金的流動性,降低通貨膨脹率;同時釋放政策信號,以國家將通過適時進口糧食平抑市場的消息,打壓市場各主體對糧價繼續上漲的預期,此外還應從基本面上著手改變市場供求關係,逐步緩解糧食供應趨緊的局面,最終穩定市場糧價。

  “我們目前的調控仍局限於原糧市場,而忽視了對一些後續鏈條的調控。”中儲糧吉林分公司總經理丁召團說,糧食安全問題不只是原糧安全,還有成品糧安全問題。他舉例說,以當前的水稻市場看,稻強米弱出現倒掛,經銷商拿到稻穀之後不加工出庫,市場上就看不見更多的低價大米,所以不管國家怎麼調控,最後在市場終端上都看不到效果,國家的調控應該從原糧生產一直到人們的餐桌上,各環節斷了一個鏈條作用都會弱化,建議國家必須著手建立一套完整的宏觀調控體系,在政策上支持鼓勵中儲糧等國有骨幹企業從生產源頭到成品糧的加工、銷售各個環節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增強國家對市場的掌控力。

  東北地區不少糧食部門幹部認為,目前不少地方糧庫都在替外資糧商收糧或將倉庫租借給外資企業,建議有關部門應支持中儲糧、中糧等大型央企整合地方糧庫,加快延伸產業鏈條不斷做大做強,有效承擔起抵禦外資入侵我國糧食市場的重擔。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