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巨大轉變 從全民炒股到全民投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15 09:34:32  


  中評社香港12月15日電/每股股價超過萬元?買賣“認購證”一夜暴富?交易股票就像趕大集一樣在廣場上進行?這些聽似天方夜譚的往事,曾真真切切地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演。從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之初的3萬投資者,到20年後滬深交易所總共1.32億個有效股票賬戶,資本市場已逐漸變成中國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年的“淘金場”變身中國百姓的“財富蓄水池”。

  全民炒股的“瘋狂”回憶

  新華網報道,開戶、買入、等待上漲、排隊賣出,中國股票市場投資者的最初想法,僅僅限於這幾個單一的動詞。當上交所於1992年5月放開股價管制後,由於上市股票稀缺和投資者情緒高漲,最初的“炒股”,倣佛是為中國投資者開設的免費大餐。

  “那個時候,很多經紀部門每天都要求持股多的客戶在開盤時必須拋出一部分股票,否則大部分股票根本無法成交,也就不能上漲。”20年前作為工商銀行山東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證券業務部負責人的李聯新對記者說,“每天在交易所的席位上,基本上都是等著後面報單的客戶來推著股價上漲,這才有了每股面值100元的豫園商城,股價被炒到10000元。”

  作為上交所首批會員單位之一的駐點負責人,李聯新親眼見證了上海當年組織全國各家營業部在文化廣場設立“集市”,專門開出了供中小股民委托賣出的綠色通道。他回憶,在“炒股”這個名詞最初在神州大地上流行的時候,很多投資者都是搶購、拋售認購證和原始股一夜暴富的。在監管並不嚴格、法律法規並不健全的當時,一部分先知先覺的投資者成為在資本市場率先“吃到螃蟹的人”。

  而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向著縱深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成為證券公司營業部的常客。在網絡信息時代還未到來的歲月中,證券類報紙、廣播、電視成為“炒股”愛好者們茶餘飯後的精神食糧。而“莊股”、“黑嘴”也興風作浪,成為全民炒股歲月中令人唏噓不已的往事。
 
  回顧往昔,追求“一夜暴富”的股民對於“認購證”、“打新股”、“高送轉”等一個個特有名詞的追逐,正是全民炒股時代的真實寫照。

  從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之初的3萬投資者,到20年後滬深交易所總共1.32億個有效股票賬戶,伴隨著股票市場的大起大落,逐漸壯大的中國投資者隊伍,雖然為中國股市的成長和市場流動性的充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炒作心態的一味“發酵”,也讓中國資本市場嘗到了不少苦頭。國泰君安證券總經濟師、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對記者表示,中國股市和投資者具有的高換手率特點,是優勢,但也是一級、二級市場惡性炒作背後的一大推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