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前日本銀行副行長:今日中國像1969日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07 09:38:37  


 
“中國特色”之辯

  人物周刊:我在東京街頭看見幾十家銀行的ATM,日本銀行的數量比中國多很多。這些商業銀行的性質是怎樣的,全部是私有的嗎?有沒有國有的商業銀行?

  武藤敏郎:能夠接受存款的政府系列的金融機構只有一家,就是郵政存款,由郵局兼任的業務。唯一的跟中國的四大銀行相似的就是郵政儲蓄這一塊。但這個郵政儲蓄現在的走向跟中國銀行的發展走向也非常像,就是國家已經把這個郵政儲蓄民營化、股份化了,當然政府現在持有50%以上的股份,其他的股份也開始逐漸上市了,在按這個方向調整。這可能跟中國的四大銀行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就是這唯一的一家。不能接受一般民間存款的政府控制的金融機構日本還是有,一個是政府投資銀行,還有是政府投資公庫。這樣的機構的主要工作是政策金融,它的財源是主要是發行國債的收入,但是它不能接受民間一般的存款。

  從全國整個規模來講,包括郵政儲蓄,再包括政府投資銀行或政府投資公庫等等在內,它在日本整個金融界所占的比重不超過25%。

  人物周刊:中國的金融業主要控制在政府手中。民間資本進入有很大的門檻限制,您怎麼評價中國現在這種國有資本控制金融的模式?它有什麼利弊,有哪些方面應該朝民營化的方向改革?

  武藤敏郎:首先,從讓市場規律發揮作用這個角度來講,政府對金融體制比較強的掌控不是一種理想的體制,會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問題要從兩個方面去看。從資金分配角度來講,尤其是財政資金的分配,政府對金融機制的掌控比較嚴有它在這個階段的有效性。尤其是中國剛剛進入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

  這時這種有效性體現得更明確一些。但是從中長期的利益來看,因為中國經濟以後肯定會越來越向市場方向發展,市場化程度會越來越高。在這種新的形勢下,由政府明顯地對金融業進行掌控的局面是不理想的。從中長期來看,政府應該逐漸減少掌控,以至最後金融界應該擺脫政府的掌控,完全由市場來控制。這樣才更有利於中國經濟長期的發展。

  人物周刊:根據學者陳志武 (微博)提供的數據,到2006年底,國有資產的價值約79萬億元人民幣,而民間到 2005年年底,全國城鎮居民的金融資產總值是21萬億元,國有資產是城鎮居民金融財富的3倍多,這是造成中國經濟結構不協調、老百姓從經濟增長中分享的好處少、經濟模式難以轉型的根本原因,這種局面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日本目前私有化的改革進行到了什麼程度?現在由政府經營的企業占到什麼比例?

  武藤敏郎:非常遺憾,是我不能馬上給你一個數字,但我可以給你一個明確的答覆,日本的國有資產所占比重相當低,主要都是一些行政上必須由國家所有的東西。比如政府機構辦公用的大樓,還有山林土地一部分是國有的。其他的已經轉化為股份制形式的,如郵政儲蓄這樣的企業,國家還掌控著大部分股權。除了這幾個有限的公司以外,絕大部分的資產都已經是國民所有了,政府占的比重非常非常低。

  人物周刊:從國外的視角來看,中國改革開放這麼多年,國有資本還保有如此高的比例,它的原因是什麼?

  武藤敏郎:這和中國的政治體制有著密切關係。中國在談自己的市場經濟的時候經常會加一個“有中國特色的”,或者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相對應的就是具有資本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資本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的特點就是以私有制為前提的,即使組建公司,國家也是以股份制的形式參與。

  近年來我也開始注意到,中國在“市場經濟”前的“有中國特色的”,或者“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說法不怎麼提了,提得越來越少。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終歸有一天我覺得中國也會走向所謂的全球化特色的市場經濟。我非常願意承認,中國已經向著具有普世意義的全球化的標準扎扎實實地發展。

  人物周刊:您是否認為真正的經濟市場化離不開政治民主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