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過程是需要定規則的。中國要主動出牌,來定規則,在有爭議的水域,我們應該考慮如何去建立危機防範、預警與消解的機制,就像我們在1996年台海危機曾經與美國不大不小的對峙了一番之後,中美之間開始確立一些危機的對話與管理機制一樣。我認為,從現在開始,就應該思考這些問題。我關心的不是功能性的問題,比如船撞了漆怎麼賠。我關心的是,如何讓壞事變好事,讓可能的走火有規可循。出了麻煩,如何避免其升級?在什麼情況下必須升級?這個規則好比是美國與蘇聯在導彈危機之後開始討論規則,開始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防範危機體制一樣,中國現在也正在走向全球,這個過程也需要中國在原先那些沉默不語的地方發聲,提出我們的看法。
但是,規則也不會完全按照我們的看法來建立,因此可以進行討論。危機不解決不行,整體關係下降,部門交往停滯,學生、旅遊者都不能訪問。危機很多時候是改進的加速器,是建立好制度的前奏,是比通常建立規則更快的時機。
經濟觀察報:在經濟金融領域,中國如何面對現在的世界?
王逸舟:前年,周小川超主權貨幣的提案,現在想來,提出想法不是壞事。中國人未來一定要提出各種各樣的想法,這種想法你可以看作試探,它也是中國人學習的開始。
關於經濟領域,我們強調得很清楚,G20不應該成為小聯合國,應該成為防範經濟特別是金融領域全球風險以及下一階段成為一個國際金融治理的平台。這方面,中國不能僅僅有政治上的意願,同時也要提出很多專業的觀點,提供財政金融部門學者的意見。
八國集團開始時就是一個爐邊對話,但後來逐漸變成了一個金字塔,學者、官員、NGO,多軌參與,使其變成能指導全球的經濟體系。未來中國一定要建G20研究院,不管是大學還是媒體,要有更多的G2O研究組和專欄,有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可以設想一下,10年以後,我們對於G20的討論由一個單一觀念變成了一整套措施,有自己的體制、資源與智力的投入,這就是我所期待的中國對於國際經濟制度或者G20的一個比較正確的觀念和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