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CNML格式】 【 】 【打 印】 
日本擬計劃尖端技術 採海底稀有金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07 11:37:01  


  中評社台北1月7日電/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政府計劃利用尖端技術開挖周邊海底的金銀及稀有金屬等深海資源。今年開始將實驗模型機置入水中測試,盼能在約10年後商業化。

  中央社報導,這項開發是來自日本資源能源廳的委託,以日本石油天然氣和金屬國家公司(JOGMEC)為中心進行,也有2家企業參加。開採的對象包含被視為有很多金銀或稀有金屬(含稀土)的沖繩海溝(伊是名海穴)以及伊豆小笠原群島海域(明神海丘)的熱水礦床。

  採礦的自動機器可及於深達2000公尺處,安裝著大刀刃挖掘機、探鑽設備,可從母船遙控。移動的方式正在考量究竟是採取行走用的帶子或像螃蟹腳一樣移動。包含母船等在內的整座系統的開發經費估計約200億至300億日圓(約新台幣70億至105億元)。

  同樣的無人機的構想,加拿大的企業早已向投資家發表過,國際間的開發競爭已展開。

  有鑑於墨西哥灣發生原油外洩事故,這項開發也重視有關深海採礦帶給海洋生態影響的研究。如果能證明影響環境較小,也可能擴大運用範圍,開採埋藏稀有金屬、稀土的其他海底礦床,或者開採備受注目的“燃燒冰”甲烷水合物。

  日本近海的海底資源高達約200兆日圓,被視為世界最大規模。資源探鑽如果正式進行,有助於日本確保資源及能源。近來因世界性的資源價格飆漲、中國限制出口稀土等,中國、韓國、歐美企業對日本近海的資源極為關注。

  日本這項計劃是日本政府綜合海洋政策本部去年彙整的海底資源及能源確保戰略之一環。到目前為止,深度達1000公尺以上的開採,因為技術及成本問題未能開發利用,僅止於利用深海艇、挖掘船等進行科學調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