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美關係60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6 01:06:22  


1972年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尼克松
  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中國網刊載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張清敏的文章《中美關係60年》,全文如下: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關係無論對雙方來說,還是對整個世界都是最為重要的雙邊關係。六十年來,這一雙邊關係歷經風風雨雨,充滿對抗和摩擦,合作和協調,不斷加強和深化,形成了當前高度依存的關係。

  歷史地看,六十年來中美關係的發展大致可以分成三個二十年。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二十年,是中美對立、對抗和衝突的二十年。美國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新中國採取了政治上不承認,經上封鎖,軍事上遏制。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從朝鮮半島、台灣海峽,以及中南半島對中國進行三個方向對新政權進行合圍之勢,對新中國構成直接的安全威脅。

  新中國政府為了維護自己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而不得不與美國進行全面的鬥爭和較量:通過抗美援朝將美國軍隊趕到38度線以南,通過支持印度支那人民的抗法鬥爭和日內瓦會議實現了印度支那的和平,在台灣海峽粉碎了美國的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新中國也正是擊敗了美國為首的西方多家對中國的威脅後才鞏固了主權、保障了安全。

  在這個二十年內,中美之間沒有外交關係,但為了解決雙方之間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從1955年到1970年雙方舉行了長達15年,136輪,被稱為是“馬拉松”會談的大使級會談,但除了就雙方平民回國問題達成協議外,沒有取得任何進展。這個被稱為“聾子”對話的大使級會談成為這個時期雙方溝通的唯一的渠道。

  第二個二十年是中美戰略合作的二十年。六十年代後期美蘇力量對比的變化不僅改變了國際格局的變化,而且也改變了中國面臨的威脅。深陷越南戰爭的美國意圖通過調整與中國的關係改變與蘇聯對抗中的頽勢,增加美國在第三世界的影響。面臨不斷增長的蘇聯威脅,中國也有意通過打開與美國的關係的大門來改善中國所面臨的惡劣國際環境,更希望通過中美關係的改善尋求解決台灣問題的途徑。雙方經過互傳信息,促成了尼克松總統於1972年對中國的訪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