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張維迎的邏輯”看中國公務員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7 11:11:10  


據報道,2011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簡稱“國考”)共有140餘萬人報考,最終參加考試的人數也高達103萬人。
  中評社香港1月17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1月17日載文《從“張維迎的邏輯”看公務員熱》,摘要如下:

  據報道,2011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簡稱“國考”)共有140餘萬人報考,最終參加考試的人數也高達103萬人。儘管今年參加考試的人數比2009年下降近1萬人,而招考公務員人數比去年增加1000人,但“國考”的考錄比仍高達63.6∶1,其中,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一職以4961∶1的考錄比高居熱門職位榜首。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中曾出現過許多“大潮”:先是“下海潮”,繼而是“民工潮”,接著是“考研潮”,近幾年來,又悄然出現了一個“國考潮”。百餘萬大軍考“國考”,與“考研”人數不相上下,你說熱不熱?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的“國考潮”,還引發了一個“國考產業鏈”:“國考”輔導材料滿天飛,輔導班在全國各地也超級火爆,大有形成一個“國考輔導新行業”之勢。國考熱,熱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有人從中大發“國考輔導財”,構成了當今中國社會中一道極為亮麗的風景線,也成了經濟學話語中的一種“特征化事實”。

  對於具有悠久歷史的“學而優則仕”傳統其優長及可能存在的問題,筆者作為中國政治體制研究的外行實在不敢妄加評論。但是,“國考潮”反映了中國社會怎樣的問題?這一現象能否從經濟學理論上給予一些解釋?實際上,在這個問題上,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教授已經給予過很好的解釋了。

  在不久前出版的《市場的邏輯》一書中,張維迎教授從中國市場化過程中所出現的兩種職業選擇(企業家與政府官員)的理論視角對“公務員熱”做了獨到的經濟學理論分析。張維迎認為,“企業家和政府官員都是最具有能力回報遞增特征的職業,因為邊際回報的增加比邊際能力的增加更快,因此,這兩種職業競爭人口是同一群企業家人才”,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社會過程中,如果越來越多的具有企業家才能的人從政府轉向企業,經濟就會快速增長和繁榮;相反,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當越來越多企業家才能的人轉向政府,經濟增長就會放慢甚至停滯”。由此,張維迎得出一個看似乖張但實為深刻的結論:“企業家人才在政府與工商業間的配置是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如果不是惟一決定因素的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