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BBC:中國取代美國時機尚未成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7 17:21:27  


  中評社香港1月17日電/BBC中文網發表文章說,2010年,美中兩國疲於處理棘手外交問題,從2009年美同意台灣軍售,奧巴馬在哥本哈根聯合國會議未獲得中國支持,接下來達賴喇嗎訪美,使中美關係一度降到低點。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前,台灣駐美代表在華府也密集關切胡的訪問,為確保美中不會發布有損台灣利益公報。

  文章說,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奧巴馬會晤胡錦濤首要重點應該為探討美對中貿易逆差問題(特別是人民幣升值問題)、全球經濟布局、朝鮮半島衝突、反核子擴散及中國近日因殲20曝光所衍生的軍事發展問題,筆者判斷台灣議題應不會成為關注焦點。

  中國方面,會以持續重申中國對台灣的主權並且要求美方停止軍售台灣為目的,也可能進一步要求美方在台灣議題讓步,做為交換美方要求經濟利多的談判籌碼。然而關於人民幣該不該升值,中國重要考慮之一仍以中國政治穩定為考慮,再加上台灣2012年面臨總統選舉,中國在此之際,可能求避免影響台灣大選,不對台灣議題著墨;美方則可能重申台海和平安全對區域穩定的重要性,而至於是否會提及《台灣關係法》,則是值得重點觀察的部分。

  地位相比 

  文章說,國際理論專家曾解釋21世紀的世界秩序可畫分三層領域,最上層為美國;第二層為中國,歐洲,日本等經濟強國; 第三層為其它國家,跨國企業及組織。此理論可用來解釋美國影響力及國際地位仍強於中國。當然,國際理論無法適時解釋變化迅速的兩國關係,實際的發展往往可能超過理論的預期例如近年來中國對非洲、東歐等地方的投資與建設,確實已經衝擊到美國在全球的地位,再加上中國持續向希臘及西班牙等面臨高額赤字的國家購買公債,宣布對英國及德國的貿易投資合作,都隱含了中國欲將其勢力擴大到歐盟的野心,不容小覷。

  美中關係轉變台灣受影響 

  美中關係存有明顯的衝突或競爭,以及偶爾尋求合作的關係。中美合作仍為美國外交目標,美國需借中國影響力,在朝鮮,全球經濟,或是打擊恐怖主義發揮功用。談到台灣議題,美國不希望台灣製造衝突,雖美方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多年,但直到中方鬆口,台灣才得以”中華台北”名義成為觀察員。顯見,在台灣議題上,美國對中國多有讓步。

  文章說,美國自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經濟復甦情況比預期緩慢,勢力有逐漸消減的現象。反之,中國經濟成長快速,成為美國最大債主。美國認為中國壓抑人民幣獲得不公平的貿易待遇,美國政府及國會將持續給中國壓力,要求貨幣升值;中國有具有不使人民幣升值的考慮,如果中國失去對人民幣的控制,也恐將衍生內部通貨膨脹壓力,對美持有債務下降等問題,北京一直以來也將人民幣升值問題定為國內政策,拒絕因為國際施壓而有所妥協。。

  另外,美國對台軍售也是美中關係的罩門。每次美國國會通過對台灣軍售,中國便會以停止和美國高層互訪及軍事演練已示抗議。中國不願見到台灣防衛能力增長,但是,中國近年來軍事實力發展提升,美國最擔心的是,如果海峽兩岸戰事發生,是否有能力防衛盟友;對中方而言,中國也會考慮如果以武力攻擊台灣,可能會引發一場抵制中國的戰爭,且可能引發國內動亂,對其和平崛起的形象百害而無一利。

  美中關係改善,並不代表台灣會失去美國支持;美中關係不佳,台灣也未必會得到利益。在美中兩國下周旋,台灣仍難藉美中關係,得到更活躍的國際空間。然而,美國對台軍售和美國支持歐盟對中禁售武器,仍是台灣防衛國家利益的重要關鍵。

  中國取代美國時機尚未成熟 

  文章說,中國在最近的殲20軍事演練表示,公開軍事演練為求透明化,企圖合理化軍事演練,反觀臨國如日本,韓國和台灣皆憂心中國的軍事發展情況。中國從未掩飾想取得一個和美齊頭的國際地位,然而,中國要取得與美同等地位,時間仍未成熟,畢竟中國還未了解普世價值的重要性、內部尚且存在許多社會問題。台灣在美中關係下,或能試圖扮演加速中國民主化的角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