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這一歷史問題的症結在哪裡
筆者認為,當前促使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的動力雖然存在,但條件並不成熟。中國並不能對馬上解決這一歷史問題抱有幻想。影響歐盟在2005年解除軍售禁令的制約條件還在,有些還變得更加嚴峻。
在國際大環境方面,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的崛起引發西方社會的高度關注。美國作為當今世界惟一的超級大國,面對快速崛起的中國,越來越傾向於採用對華“多邊施壓”的外交策略。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美國親密盟友的歐洲國家自然成為美國“多邊聯盟”中的成員。在當前中美力量對比發生不利於美國的變化背景之下,美國會更堅決阻礙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
歐盟內部在解除對華軍售禁令上,也存在著極大的分歧。北歐國家一直對這一問題持反對態度。北歐國家自認為站在“道德至高點”上,以“人權至上”的傳統態度對中國指手畫腳,將解除對華軍售禁令與人權問題相聯繫。而歐盟的決策機制要求,27個成員國必須全體通過才能做出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的決定。
所以,如果不改革歐盟內部的決策機制,通過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的決議就存在著極大的難度。
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的未來在於“超越”
首先需要制度的“超越”。冷戰結束後,歐洲各國懷著對和平的渴望與珍視,用團結和智慧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制度創新,通過聯合走向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道路;通過融合構築整體的結構,為求永久性地消除成員國之間潛在的對抗威脅;通過合作實現了成員國單獨所不能實現的利益。因此,制度創新是歐盟在一體化進程中最寶貴的經驗與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