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海峽時報:中國要成世界第一 須轉變發展方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17 11:16:16  


 
  中國選擇通過一種投資——也就是出口——來促進增長。在全世界各大經濟體當中.沒有哪個經濟體的國內投資占據了如此之高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份額/而消費又如此之低。這股投資熱潮的後果就是大量吸收世界其他國家的資源和技術,導致能源和其他農產品價格上漲,形成嚴重的商品過剩,然後又把這些產品出口到富裕的西方以供消費。

  迄今為止,這種重商主義發展模式似乎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的利益。不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邁克爾.佩蒂斯等評論人士認為,這種手法幾乎注定會以災難告終。且不說西方國家的仇恨和自衛反應,如果按照日本戰後的發展經驗來看,當前的高增長最終將會戛然而止。

  二戰後的日本滿目瘡痍,人均GDP與美國的差距和如今的中國差不多。此後是由投資/出口推動的極其快速發展的階段。時至20世紀80年代,外界對日本的評價與當前對中國的論斷大抵相同,也就是日本很快將趕超美國。然而,隨後出現了20年的停滯。

  日本的過度增長使其自身無法承受,中國很可能會遭遇同樣的命運。國內消費可能永遠不足以消耗中國的高產能。如果出口市場也無法彌合差距,增長就會停滯。

  中國領導人注意到了這些快速迫近的挑戰。“十二五”規劃將於下個月正式公布。該計劃的關鍵目標之一是讓中國民眾盡享繁榮帶來的好處,以及把經濟重心從投資和出口轉向消費。不錯,消費增長的勢頭強勁,但只有作出重大調整,中國維繫經濟奇跡的手段才能發生明顯改變。

  中國如何才能實現這一改變?貨幣改革本身並不能發揮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啟動。由於中國的物價和工資上漲的水平相對較高,所以實際匯率升值幅度很大。即便如此,只要儲蓄率保持當前的高水平,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因素就不太可能發生重大變化。通過國家控制的銀行保持這些儲蓄的實際負利率,就把本該投向非商業領域的資金投向了商業領域。

  解決方案似乎顯而易見:建立社會安全網以說服中國家庭少儲蓄。為了減少高額的企業儲蓄,還需要解決許多國有企業的壟斷問題。當然,這些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中國的做法是緩慢而謹慎地採取行動,以免打亂計劃,導致投資增長在消費足以帶動增長之前就陷入停頓。

  中國尋求發揮內部消費潛力

  英國《衛報》網站2月14日文章 題:中國尋求發揮內部潛力

  雖然期待了一段時間,但現在中國到達了這座具有象徵意義的重要里程碑。中國已經正式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它的崛起可能會推動世界增長,但也可能加劇緊張關係。

  中國依然是貧困的,因此有潛力在一個較低水平上開始迅速增長。但是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可能會繼續將注意力放在出口上,儘管它最近的經濟戰略顯示,它可能要開始通過拉動內需來使其經濟保持平衡。

  出口在中國GDP中占據了40%至60%,而出口在美國和日本的GDP中只占大約15%。這就是衝突的來源。當其他發達經濟體希望通過出口來促進本國經濟復甦時尤其如此。

  但是中國計劃推動國內需求來平衡其經濟,即逐漸擺脫出口推動增長的模式。這部分是對目前形勢的一種反應:由於西方國家的消費者在還債而不是像過去那樣消費,西方對中國產品的進口預計會減少。一段時期內,中國只是在談論改革,但去年秋天它引入注目地改變了它的政策,當時審議通過了關於制定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該規劃將在下個月正式公布。“十二五”規劃的蘑心是發展服務業,進一步推動城市化並提高人民收入。服務業在中國 GDP中的比重相對較低。大量服務業企業是非貿易性的,這有助於國家實現平衡經濟的目標。此外中國人口一半以上屬於農業人口。推動城市化將通過向農民工提供更好的就業機會和定居城市的機會來改善他們的生活。這將有助於增加收入和擴大消費者基數,而且提高城市職工的收入也是該戰略的重要部分。

  中國雄心勃勃的整體目標是再維持30年的增長。中國對所謂新興市場國家的“中等收入陷阱”保持著警惕。由於缺乏技術和生產力的進步導致增長變慢,落入這一陷阱中的國家很少能躋身富國行列。這意味著中國希望繼續同全球經濟整合,這樣它的企業就能在世界舞台上參與競爭時學習各種經驗和技術。不過這也意味著,中國需要改革國內經濟以改善私營企業的經營條件,並消除勞動力市場中的各種障礙。這對維持經濟增長和幫助保持社會穩定是至關重要的。

  這些政策轉變顯示,中國或許已經開始認識到,它可以成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國,並且同時它的經濟像美國和日本的情況那樣主要由國內消費者和企業來推動。放棄出口帶動增長模式以平衡經濟的做法可能還有助於緩解它同貿易夥伴之間的緊張關係。其他國家將會樂意盡早看到“十二五”規劃在現在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得到積極實 。

  中國顯示駕馭經濟挑戰能力

  英國《每日電訊報》2月15日文章 題:隨著經濟蓬勃發展,中國注意力轉向內部

  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外界認為中國必定為此感到興夼和愉悅。但在這個國家內部,人們對此的反應其實更為溫和。

  人們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擔心,飆升的通貨膨脹、不可能承擔的房價、有毒食品等,而如何提升經濟在價值鏈中的地位也許是最重要的。

  中國已經在貿易平衡問題上承受龐大壓力。世界經濟越來越難以承受中國的貿易順差。

  然而,壓力不僅是來自外部。中國國內工廠也面臨著種種問題。中國有大約2.4億流動工人。他們從自己家鄉跑到沿海地區打工掙錢。令人驚訝的是,現在還存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在過去幾十年里,中國每年者有1000萬新人加入龐大勞工隊伍。但渣打銀行經濟學家斯蒂芬.格林認為,在2011年到2015年之間,每年將只會新增300萬勞動力。

  中國的跨國企業仍然抱怨難以找到有能力的專業人才。如果生產力超過了工資增長,推動國內消費的目標將不好實現。

  如何帶動逐漸放慢的經濟,將之過渡到更為先進的產業上,以及如何應對中國民眾快速增長的預期是挑戰所在。迄今為止,中國領導人已充分顯示出了駕馭新一輪經濟挑戰的能力。

  從中國經濟奇跡開始以來,他們一直熟練地處理讓幾乎任何其他國家都頭痛的問題:如何處置上世紀 90年代數以百萬計的國企下崗職工;亞洲經濟危機之後如何修補破碎的銀行業;如何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存活下來並且繼續繁榮昌盛下去。

  戰勝了這些問題,誰還能懷疑中國的決心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