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GDP超過日本之後的思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20 00:14:55  


 
  日本善於引進和吸收國外的創新,並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但這些創新都是“舶來品”。難怪日本人也承認自己是“神偷”,善於向別國學習,而自己缺乏新思想。

  一個缺乏創新的民族,必然無法保持自己的活力,經濟發展缺乏原動力,難於持續。

  美國經濟的活力就在於它的原創能力。日本人並不比美國人笨。他們的科學家也不乏獲得諾獎者,他們的模仿可以惟妙惟肖,甚至超過原創者。但為什麼在科技中的重大的創新卻成為空白呢?根源還在“國家主導”上。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各國都看到了集成電路在未來經濟中的潛力,花大力氣促進這一領域的創新。美國政府並沒親自參與,而是讓企業自己去創新。結果美國在這一領域領先了,有了英特爾、微軟等企業。日本政府親力親為,又是定方向,又是投資,並出面組織企業共同攻關,結果仍落後於美國。

  以企業之力,放手讓企業去創新成功,而以國家之力親力親為,反而不成功,原因何在呢?

  經濟學家認為,現代科技突破性的創新需要巨大投資並面臨莫大的風險,因此,這樣的創新仍然離不了政府,要由政府主導。美國的航天、航空等重大的創新仍由政府主導。歐洲的航空、核電等方面的創新也靠政府。但決不能所有的創新都靠政府。許多實用型、技術型創新應該完全交給企業。

  其原因,一是企業選擇創新的方向和項目往往比政府更準確。企業的創新是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它可以找准最有市場前景的方向與項目。而且,企業家的市場感覺也使它的創新能找到正確的方向。政府是管公共投資,官員又遠離市場,缺乏市場感覺,往往會好心做錯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