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調控物價標本兼治 中國多管齊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22 10:01:05  


  中評社香港2月22日電/備受矚目的全國“兩會”下月初將開幕,可以預見的是,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頭等大事”,物價問題必然成為“兩會”議題的重中之重。無論代表、委員在“兩會”上就物價問題提出何種議案和提案,標本兼治都應該是調控物價的不二之選。

  星島環球網報道,對2010年的物價形勢,相信每個中國人都有切膚之感。自去年年中以來,消費物價指數(CPI)指數一路飈升,終於在11月份創下了5.1%這一28個月來的最高。所幸官方反應及時、因應得力,中央各部委、各地方政府從保供給、暢流通、穩市場三個關鍵環節聯手調控,同時輔之以必要的貨幣政策手段,取得了抑制物價過快上漲的初步勝利。

  中國官方的上述動作,體現了決策者保障民生的信心與能力。並且,近期官方的一系列舉措,無一例外地表明了決策者不僅將此次物價調控視為一場“持久戰”來打,更著力於採取全方位措施,標本兼治地解決物價問題。這一方向,將在“兩會”上得以進一步體現。

  綜觀中國當下面臨的內外經濟形勢,以“尚不明朗”四字概述之,已成各界共識。國際上,連續實施兩輪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後,美元是否會進一步貶值,對於中國物價將是一個嚴峻考驗;全球流動性過剩,歐元區及新興經濟體的通脹現狀,也使中國面臨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加大。此外,中國冬麥區曠日持久的旱情,使糧價上漲的預期抬頭,進一步推高了通脹預期。

  有鑒於此,中國需從四方面著力,標本兼治,有望從根本上拆解本年度物價過快上漲壓力。

  首先,要進一步加大對“三農”的投入,保障糧食供給。這一點,從去年年底以來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一系列重要會議及“十二五”規劃建議稿,都可以看出決策者的這一思路。保障作為“百價之基”的糧食供給,對於物價過快上漲不啻於釜底抽薪。這一思路有望在“兩會”上得以延續和完善。

  其次,補農田水利設施的歷史欠賬,提高農作物抗擊極端氣候的能力。去年的西南大旱和汛期洪災與今年的冬麥區乾旱,顯然戳到了中國農業發展的軟肋。有基於此,中央“一號文件”聚焦水利,體現了決策層欲從根本上提高農業抗災能力的決心。“一號文件”明確規定,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這意味著,今後每年將有望再落實600-800億元金用於農田水利建設。倘無意外,水利問題將成為“明星級”議題之一,為“兩會”代表和委員所關注。

  第三,果斷動用包括貨幣政策工具在內的一系列金融手段緩解通脹預期。2010年至今,央行已接連8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3次加息,向外界釋放了力抑通脹的明確信號。對於今年的工作安排,中國央行副行長杜金富已於日前明確表示,央行會加大對重點地區抗旱救災的資金支持力度,同時密切監測國內外糧價走勢,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為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創造貨幣條件。可以預見,貨幣政策工具的如何運用,也將成為“兩會”上的一個熱議話題。

  第四,在暢流通、穩市場方面加大力度,減少農作物流通成本、打擊炒作農產品行為,並借此機會逐漸完善建立並穩定物價的長效機制。這需要包括交通運輸部門、鐵道部門、工商部門等在內的配合,而一種高效的互動機制有望在“兩會”上得以討論並完善。

  當然,上述問題的根本解決,靠一次“兩會”顯然不現實,但相信只要堅持正確的方向與方法,輔之以決策者與民眾充分的溝通及建立在此之上的信心與決心,物價這一本年度的“頭等大事”,便有望得以妥善解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