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德國怎麼成了歐洲的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28 00:36:07  


在德國法蘭克福,行人從德意志交易所門前象徵“牛市”和“熊市”的雕塑前走過。
  中評社香港2月28日電(記者 岑嵐編譯報道)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兩年來,歐洲經濟一蹶不振甚至深陷債務危機,惟德國經濟一枝獨秀,柏林官員自承德國經濟已由歐洲病夫變成火車頭而怡然自得。不過,最新一期美國《時代》周刊刊登文章,將經濟快速復甦的德國與中國相提並論,稱德國經濟復興對歐洲和世界經濟好壞摻半,然而德國官方並不以為然,指出經濟增長而非經濟萎縮的德國將惠及歐盟及全球。文章摘譯如下。

  德國如何成功領先歐洲各國復興經濟?一家生產電鋸的德國企業或可管窺。位於德國南部的電動工具生產商Stihl一直生產高端電鋸,且86%產品出口。面對經濟危機,該企業並不像其美國同行那樣裁員,反而將其骨幹員工的合同延長到2015年,還投入更多專家研究開發產品。一直以來,該企業的電鋸雄踞行內高端——售價2300美元。該企業董事長認為,美國公司“未盡力將生產留在美國國內”。

  德國經濟復興的經驗,或可讓美國有所借鑒。近年來,在德國政府富有遠見的改革政策下,很多德國企業不斷提高競爭力,成果斐然。去年,德國出口增長18.5%,傲視其他發達國家。2010年,德國GDP增長3.6%,而美國僅2.9%。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資料顯示,德國失業率已由2007年的8.6%下降至去年的6.9%。

  “德國比從前任何時候都具有競爭力,”位於瑞士的“世界競爭力中心”主任斯泰凡(音譯)如此斷言。

  德國的經濟復興逆轉了其以往“落伍”形象。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