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發改委剖析藥品“降價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16 12:15:44  


  中評社香港3月16日電/藥品價格管理正在醞釀變化。今年,將有一批基本藥物實行國家統一定價。

  《中國青年報》報道,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醫藥價格處處長宋大才說,對部分經過多次招標、價格穩定、供應充足的基本藥物品種,國家發改委將會研究制定國家統一價格,從而避免企業惡性競爭可能帶來的質量風險,“現在正在研究如何遴選這些藥品品種,今年肯定會選出一批基本藥物由國家統一定價。”

  目前,基本藥物實行的是國家限價政策,由國家發改委規定其最高零售價格。在各地基本藥物的招標採購中,中標的基本藥物價格並不一致。

  按照目前的基本藥物招標辦法,所有基本藥物招標實行雙信封制,參與競標的企業要先通過技術標也就是藥品質量關的審查,然後才能進入商務標的競爭。在商務標的競爭中,最大的競爭砝碼就是價格。

  這樣的招標方法曾被不少醫藥協會和藥企批評,認為造成了藥廠惡性競爭,造成基本藥物質量隱患。

  “如果部分基本藥物實行國家統一價格,今後基本藥物的招標將從雙信封變成單信封。藥廠將有望從價格競爭轉變成質量、服務競爭。”宋大才說。

  不僅基本藥物定價機制在發生變化,本月底,今年首次藥品降價也將拉開帷幕。

  藥品“降價死”是否假象

  從3月28日開始,將會有162個品種的藥品正式進入降價通道。

  這162個品種主要是用於治療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抗生素和循環系統類藥品,涉及近1300個劑型規格。按照國家發改委的說法,調整後的價格比現行規定價格平均降低21%,預計每年可減輕群眾負擔近100億元。

  這個消息公開後,一些國內藥品生產企業抱怨,一些外資藥品生產企業有意見,公眾則懷疑,這樣的降價能否真的減少藥品支出。

  在以往藥品降價過程中,一降價就導致廉價藥消失的說法頗有市場。

  “藥品降價是否真的會帶來‘降價死’的問題?”國家發改委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帶著這個問題多次去藥店進行了解。結果發現,由於政府降價,供貨商與零售商之間需要重新協商供貨價格,從而會造成臨時性的藥品下架現象,但很快都能恢復供應。這種現象往往集中發生在降價前後,容易讓人形成“降價死”的印象。

  這位工作人員表示,降價藥品整個退出市場、沒有人生產的說法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即使消失,也是個別品牌消失,或者市場發生了轉移。

  一個用來否認“降價死”的例子是頭孢曲鬆注射劑。該注射劑上世紀90年代賣100多元,經過政府多次降價後,現在市場價格一般也就三四元,但每年仍然有幾億元銷售額。按照國家發改委的說法,這種例子不在少數。

  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國家發改委一直在關注廉價藥品消失的問題。2007年,曾專門委托一家研究機構對2002~2007年間媒體報道的200多種所謂“因為降價造成短缺或消失的藥品”進行調查,結果發現,95%的“被短缺”藥品依然在正常銷售,剩下5%的藥品則是由於藥品的正常更新換代被替代,基本上沒有發現因為降價造成的藥品消失。比如在大醫院可能買不到的青黴素,其實在農村等基層市場用得非常普遍。而一些藥品降價後,放下身段轉戰基層市場,對於收入比較低,原來用不上這些藥的群體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對於很多人反映對降價“沒感覺”的問題,他認為,這些年國家發改委連續降藥價對緩解看病貴是起到作用的,畢竟把藥品的最高零售價壓低,對招標採購等各個環節的藥品價格都起到了下拉的作用。但是不同人群對藥品降價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很少吃藥的年輕人,對具體藥價往往不熟悉,因此對藥品降價當然也沒感覺。對那些慢性病患者來說,長期使用同一種藥品,對降價的感受會更明顯。

  不可忽視的另一個問題是,儘管藥品價格被拉低,但在實際用藥過程中,還是會有變相阻止低價藥的現象。比如,醫生會轉而開出沒有被降價的同類藥品。

  這個問題在公立醫院改革尚未完成的階段,似乎是一個無解的問題。這一點,也正是國家發改委藥價管理部門的無奈之處。

  “客觀說,藥品調價只是治標之策,要真正解決看病貴的問題還是要通過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推動醫藥分開來實現。”國家發改委的工作人員表示。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