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華視點:“鹽未荒人心慌”折射出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19 10:18:47  


“百姓搶鹽的心態,和股市裡追漲殺跌的心態是一樣的。在對環境和態勢不明確掌握的情況下,大部分人不能保持獨立判斷,只能追隨大部隊而去。”
  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新華視點文章:“鹽未荒人心慌”折射出什麼?”全文如下:

  近日,社會上關於碘鹽能夠防治核輻射的傳言四起,一度造成我國部分地區出現食鹽搶購、食鹽脫銷和哄抬食鹽價格的現象。謠“鹽”四起、“鹽”過其實、無“鹽”以對等詞匯一時間躥紅網絡。類似的搶購現象近年來並非個案,這其中究竟折射出什麼問題?

  3.27%:公民科學素養亟待提升

  “碘鹽能夠防輻射嗎?”衛生部門已給出明確解釋:食用碘鹽預防輻射並不科學。而就在兩天前,一些市場卻是“一鹽難求”,甚至連醬油、海帶等也被捲入搶購潮。

  碘鹽防輻射的說法從何而來?一則謬論如何能夠擾亂民心?聯繫非典時期曾“紅透了”的板藍根,甲流時的搶蒜,不難看出類似謠言往往不乏傳播的心理認知基礎。

  “聽信謠言折射出公眾對於相關知識的缺乏以及科學判斷力的欠缺。”浙江省社科院社會所副所長楊建華說,“這種欠缺在日常生活中並不突出,卻容易成為重大公共事件的導火索和放大器。‘搶鹽’風潮應當引起人們的反思。”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專家趙建國對記者說,當前科學知識的宣傳缺乏動力,通俗性科普宣傳明顯不足,一些百姓容易被誤導,這兩年出現的劉太醫、張悟本等所謂“神醫”讓人趨之若鶩,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一些群眾對科普知識認知程度不夠。例如,中國疾控中心去年曾發布《核事故防護知識要點》,對核污染的防護常識作了詳細闡釋,但熟知“要點”的人很有限,了解相關內容的人更少。

  中國科學協會發布的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顯示,2010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僅為3.27%。我國提升公眾科學素養的任務十分艱巨。

  如何提升公民科學素養,新近通過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我國政府將“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面向公眾的科學普及。”

  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任福君說:“科普直接關係到百姓生活水平和社會和諧穩定,要從公眾的需求出發,滿足公眾的科學欲望,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科普方式。”

  消除盲從:更需要準確信息

  此次搶購風潮中,一句“買鹽了嗎?”問候語迅速流傳,似乎暗示食鹽告罄。然而事實表明,我國碘鹽供應十分充足,全國每年的食鹽產能達到8000多萬噸,日常的庫存量超過3個月。

  針對部分地區的搶鹽行為,中國鹽業總公司副總經理董永勝承認,一些地區的食鹽供應緊張,是短時間內非理性大量搶購所致。消費者的理性比我們的努力更重要。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