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利比亞危機警示世界:應告別“帶血的石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4 09:37:42  


  聯合國安理會17日通過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決議後,法國戰機19日對利比亞發動了4次軍事打擊行動,摧毀了利比亞政府軍數輛坦克和裝甲車。此外,部署在地中海的美軍和英軍軍艦與潛艇當天也向利比亞發射了百餘枚“戰斧”巡航導彈,對利比亞的20多處防空設施進行打擊。

  與大部分其他發生騷亂的中東、非洲國家不同的是,利比亞是盛產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作為過去和當前世界警察的英美集團插手他國政變的傳統可以追溯到1953年對伊朗默罕默德.摩薩德的突然行動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一直以來,中東和非洲被西方看作是石油的重要來源,幾十年來一直被石油戰爭綁架。

  就當前的利比亞局勢來看,距離利比亞最近的幾個歐洲大國在該國有巨大的經濟利益。例如,利比亞是意大利的前殖民國,目前提供意大利23%的天然氣和13%的石油。意大利的主要能源公司,埃尼集團(Eni)是在利比亞的最大外國石油公司。利比亞反對派領導人警告,不支持他們的國家可能在卡扎菲政權倒台後不能再得益於利比亞豐富的石油,卡扎菲也威脅將結束與支持干預國家的所有能源合同。這非常類似於西方第一次石油危機前期阿拉伯國家的警告。

  儘管利比亞類似事件引發直接的石油供應中斷和價格飆升等石油危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世界能源市場的新一輪動蕩將可能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

  世界患了石油綜合征

  石油危機、糧食危機、經濟危機和政權危機這四種危機將可能發展成為一種惡性循環。

  首先,上升的石油需求量、下降的石油產量、石油探明儲量的減少,管道項目的不足等因素結合在一起,將導致石油價格呈上升趨勢,廉價石油的時代早已過去。基於石油在肥料和運輸中的重要地位,油價對糧食的衝擊顯而易見。

  其次,出於對本國能源安全的考慮和全球氣候變暖的壓力,各國對生物燃料等新能源的關注上升,美國大量利用玉米等農作物提取燃料乙醇導致食物和生物燃料生產之間的土地競爭加劇,糧食安全和石油危機之間的關係在最近幾年急劇惡化。

  再次,糧食短缺和價格的高升將帶來嚴重的政治不穩定。糧食問題關係民生,成為此次中東和非洲國家發生政治動蕩的主要原因之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