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譯:利比亞僵局 單邊主義挑戰奧巴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6 00:32:58  


利比亞婦女持卡扎菲畫像示威抗議北約對利比亞的轟炸
  中評社香港3月26日電(實習記者 單寧編譯報道)利比亞局勢漸入僵局,美國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也越發尷尬與微妙。在北約獲得利比亞軍事行動的指揮權後,美國國內輿論針對奧巴馬政府在利比亞的作為進行了大規模的攻擊。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約拿.戈登堡撰文激烈抨擊了奧巴馬的多極主義主張,認為美國在利比亞應該實施單邊的、快速的、決定性的早期干預。

  全文編譯如下:

  作為一個利比亞禁飛區的支持者,卻眼看著這場初露端倪的革命滑向內戰的深淵,我不得不承認,“奧德塞黎明”行動已經成為了一個鞭策人三思而後行的莫大教訓。

  用一個比喻來形容這三月瘋狂:奧巴馬沒能拿下這次快攻。我們的總統,那位籃球愛好者,應該能明白這說的是什麼。

  在籃球術語里,快攻是指進攻球員盡可能快地將球帶到對方半場,不給對手足夠時間設防。這全關乎對時間的把握,用壓迫賺得優勢並讓對手猝不及防。

  但是奧巴馬選擇了另外一種方法。在2月,當利比亞革命還新鮮且轟動的時候,即使一次小規模的介入,比如轟炸卡扎菲的軍事機場或者暗地里賄賂高層軍事官員,其實就足以讓卡扎菲下台。當時,政府官員大規模辭職;飛行員拒絕執行轟炸命令;士兵變節投身叛軍;人民公開反對的黎波里政權,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狂人卡扎菲的時辰快到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