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兩岸兩幣應盡速全面自由兌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31 15:03:24  


  中評社台北3月31日電/台灣旺報今天發表社評說,大陸自去年6月19日實施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中間匯價每2、3個月就會創一次新高,9個月來,人民幣升值幅度已達4%。 

  社評說,有人認為這是市場對人民幣強勁後市預期的反映,以傳統看法而言,當然與中國持續累積經常帳順差有關。然深究背後因素,實與中國國際收支中金融帳的擴大息息相關。對台灣的企業及個人來說,如果未來人民幣升值仍然是經常帳順差所致,或許不需要大驚小怪;但是如果與金融帳的擴大有關,兩岸貨幣能否進一步開放匯兌,就會影響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因此兩岸應該加速簽訂貨幣清算協議,開放帳戶通匯及雙邊貨幣存款,不但可以增進國民經濟利益,更可以防止台幣被邊緣化。 

  2011年2月大陸貿易逆差73億美元,震驚國際,媒體雖然普遍認為純屬意外,但大陸2010年經常帳順差已降至GDP的5.2%(台灣為9.2%),大陸專家預期2011年會降至4%。另一方面,金融帳在中國國際收支比例中,近幾年有擴大趨勢,自2004年以來,兩度達到1100億美元。這個趨勢既與中國積極拓展人民幣海外持有量有關,也受到中國發展國內金融市場工具的影響,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進程。中國國際收支結構的轉變,值得我們密切注意,因為我們已無法脫離與大陸的緊密經貿關係。 

  社評說,全球對大陸龐大的直接投資,終究會帶動對中國的金融投資。至2009年底,台灣在大陸投資累計金額已達2千億多美元,占台灣對外投資累計金額的59.7%!而根據“中央銀行”同期間統計,台灣對外證券投資約為2500億美元左右,其中55%為債券,且以每年26.5%的速度成長。台灣對於資產配置需求如此強大,但一般投資人對於海外證券了解不多,才會有連動債風暴的產生。面對台灣民眾對資產保值的強烈需求,持續升值以及區域化的人民幣,自然成為證券資產組合中的重要成分。尤其是,除了升值的前景外,中國的商業銀行定存、一年期票券以及十年期國債等,報酬率都比台灣相對應投資工具最少多200個基點。 

  但多數海外證券資產,是以“特定金錢信託”方式,向央行申請許可後,方可由信託業者銷售。而目前兩岸尚未簽妥貨幣清算協議,在貨幣問題未解決之前,人民幣資產就只能看,不能買。 

  社評說,兩岸貨幣關係,不僅決定台灣人民是否可以投資人民幣計價之長期金融資產,也影響兩岸貿易之往來,以及未來新台幣在東亞經濟圈之地位。自從兩岸於2009年簽訂《兩岸金融合作協議》以來,雙邊監管機構均戮力奔走,希望盡速完成兩幣完全清算。可是就在中國拼命要讓人民幣“走出去”的關鍵時刻,中國人民銀行不僅未能把握有利時機,為人民幣開拓可觀的台灣市場,反而在現鈔兌換的枝微末節上,採取了台灣人最不滿意的“中港模式”。對於兩幣之間的現金兌換,要求台灣的銀行透過香港結算,對兩岸辛苦促成的金融合作協議,不啻潑下了一盆冰冷的水。 

  所幸,中共在2011年的“十二五規劃”中,已正式列入了兩岸貨幣清算機制。中國人行應該把握台灣央行的善意,盡速促成相關協議的簽訂。為避免再蹈“中港模式”覆轍,全面清算必須採取對等、直接方式,新台幣才能有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兩幣全方位自由兌換後,台灣人民就可以開立人民幣存款帳戶,可以投資由台灣央行許可的人民幣計價證券,更可以在兩岸間進行匯款。台灣方面多了一個強勢、高報酬的外幣投資管道;大陸方面透過台商在東南亞的經濟活動力,大幅增加了人民幣的區域影響力。在兩岸每年1400億美元貿易的加持下,兩幣直接清算後,更可以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推動產生強大動能。 

  社評說,兩幣自由兌換後,新台幣更可以藉由直接與大量的匯兌取得優惠的人民幣價格,即使經過交叉匯率換算,仍然會引起區域內各國對新台幣的需求。持有台幣不但可以與台商交易,也可以在需要時用來兌換人民幣,比直接持有人民幣成本還低。透過兩幣直接清算機制,在東協區域性貨幣的醞釀聲中,新台幣反而可以增加抵擋邊緣化力量,提升在東亞的經濟重要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