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中國城市社區防震避難能力亟待提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01 09:28:43  


  中評社北京4月1日電/“近年來中國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的樓盤,在建設時是否考慮到避難因素?”河北省地震局應急管理處研究員張勤日前觀察石家莊的小區是否有醒目的避難場所後說。

  “國內外歷次地震表明,地震災害損失和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是因地震造成建築物倒塌及引發的地震次生災害造成的。”張勤說。

  新華社報道,2008年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境內,發生芮氏8.0級特大地震,當時倒塌房屋778.91萬間,損壞房屋2459萬間,500多萬群眾無家可歸,等待疏散和應急避險安置。

  《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場址及配套設施》國家標準不久前出台,其中規定地震應急避難場所應選擇公園、綠地、廣場、體育場等地。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其供、發電設施應具防觸電、防雷擊保護措施;應急篷宿區應配置滅火工具或器材。

  儘管此後中國各大中型城市開始紛紛修建避難場所,但不論是數量或配套設施,都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

  “石家莊目前雖然有避難場所,但還沒有真正符合國家標準的避難場所,”張勤說。

  他介紹,石家莊的避難場所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幾個公園中,但這些地方只有“緊急避難”的牌子或指示通道,沒有其他方面的設施;一旦遇到突發性災難,需要物資、水時,十天八天的可能應付不來,只能用作疏散市民。

  “地震避難場所平時是社區良好環境的組成部分和居民休閒場所,緊急時作為人群的疏散地。這些場所可以設置一些特殊設施,在緊急時才啟用,如在綠地適當的地方預先設置排污管道,可以搭建臨時廁所,設置搭建帳篷的空地與底腳平台等,以充分考慮到社區人群在露天生活若干天的需要。”張勤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