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30多年來投入近13億保護修繕西藏文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8 10:28:57  


  中評社北京4月18日電/新華社報道,近幾十年來,在西藏布達拉宮等一些重要的文物古建築內,總能看到藏族工人們手拿夯錘,唱著勞動歌謠,以整齊的隊列對宮殿的地面、屋頂等夯打阿嘎土的情景。這一極具西藏特色的勞動場景不時引起遊人駐足、拍照。

  1990年就曾到過拉薩旅遊的楊小姐告訴記者,她當時去布達拉宮參觀時就看到宮殿在維修,2005年再次來到拉薩,發現布達拉宮的維修還在進行當中。

  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國家先後對世界文化遺產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等西藏一大批重要寺廟古建築進行了保護修繕,確保了這些文物的延年益壽。

  資料顯示,上個世紀80至90年代,國家共投資3億多元幫助西藏修復開放了1400多座寺廟。其中,從1989年到1994年,國家撥出5500萬元和大量黃金、白銀等物資,對布達拉宮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維修。2002年實施的包括布達拉宮二期維修在內的三大文物維修工程,歷時7年,總投資達到了3.8億元。2008年起,國家又投入5.7億元實施“十一五”文物維修保護工程,至此,國家對西藏文物維修的總投入已達到近13億元。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後,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以及幾代藏漢民族文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的文物保護事業從小到大,穩步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

  上個世紀90年代,西藏頒布和出台了《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管理條例》《布達拉宮保護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文物保護法規和意見,使西藏的文物保護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規範化管理的軌道;2007年西藏又頒布了第二次修訂的《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條例》。

  上個世紀80年代,國家組織了一支以藏族工匠和管理人員為主、內地專業技術人員指導的工程技術隊伍,對布達拉宮進行了首次重點維修,這在中國文物保護史上是空前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布達拉宮第一次維修的設計和施工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是“古建築保護史上的奇跡,對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保護作出了巨大貢獻”。

  2002年起,西藏布達拉宮、羅布林卡、薩迦寺三大重點文物維修保護工程啟動。此次三大文物維修工程項目估算總投資3.3億多元,隨著工程的深入,工程量隨之增加,2008年調整了概算,追加資金,實際總投資達到了3.8億元。西藏自治區文物局副局長旦增朗傑說,這些維修工程嚴格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及時排除了文物古建由於年代久遠等原因存在的各種隱患,“中央政府決定投钜資維修西藏三大文物是非常及時的,對於保護藏民族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而正在實施的西藏“十一五”文物保護維修工程,投資超過了三大文物維修工程,創造了中央政府對西藏自治區文物維修一次性投入最多、維修點最多的紀錄。此次維修將對包括歷代班禪駐錫地扎什倫布寺、藏傳佛教聖地大昭寺、藏傳佛教格魯派最大寺院哲蚌寺等在內的22處重要古文物建築進行維修,力爭年內基本完成工程項目。

  西藏目前有各類不可移動文物點近4300處,近800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钜額資金的投入和大規模的保護性維修,不僅使西藏古文物建築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同時也使藏族傳統文化得到了傳承和發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