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京報:美聯儲當真舍得告別寬貨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23 00:04:44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下周舉行貨幣政策決策會議。
  中評社北京4月23日電/此間經濟參考報刊文指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下周舉行貨幣政策決策會議。最近,美聯儲官員對是否繼續推行“量化寬鬆”(QE)政策可謂“涇渭分明”:一方認為應按期結束甚至提前終止,另一方則稱仍有必要照方抓藥。雙方均糾纏於6月30日到期的6000億美元的第二輪量化寬鬆(QE2),而已維持28個月的零利率政策卻少有提及。這是否意味著,未來美聯儲貨幣政策並非由“寬鬆”轉向“中性”,而僅僅是由“超寬鬆”轉向“寬鬆”?

  當前,美聯儲奉行的是超寬鬆貨幣政策。首先,為刺激經濟,將基準利率降到零至0.25%區間這一史上最低水平。其次,兩次動用非常規的量化寬鬆政策,先購金融機構“有毒資產”,後買美國國債,以此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造成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總規模由2007年6月的8993億美元升至2011年4月初的26529億美元。

  以降息為代表的常規政策和非常規的量化寬鬆政策共同發酵,在市場上形成超寬鬆的貨幣政策效應,不僅為美國金融業送上一顆“還陽丹”,還借助由來已久的美元霸權,將美國自己的救市成本和系統風險轉嫁給全世界。作為事實上的“全球央行”,美聯儲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充分利用全球貨幣政策的主導權,將危機治理和國家利益契合在一起,初步實現了美國經濟復甦的短期目標,並推動所謂的“經濟再平衡”向著有利於美國的方向發展。當下世界經濟所呈現的局面似乎就是佐證:新興經濟體飽受通脹之苦,歐元區為主權債務危機惶惶不可終日,日本經濟即便沒有“3.11”大地震也難見起色;而作為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美國至少從經濟數據上看還問題不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