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新華網:誰教會了“範斌們”簡單粗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25 08:07:00  


  中評社北京4月25日電/新華網報道,範斌在短暫停職後經過與隊員“溝通”又複職,似乎讓國青男籃的“兵諫門”有了一個體面的收尾。

  範斌承認自己的執教方式失之“簡單粗暴”,並保證會做出改變。一個人的執教風格或許不難改變,但中國競技體育中“棍棒出成績”的固執思維定式,得到根本性扭轉的日子還很遙遠。

  不少人批評範斌的做法,但許多圈內人,尤其是範斌的同齡人或更年長者都覺得,隊員挨打挨罵沒什麼。範斌當年在八一隊的一位隊友說“我們敢保證,我們這些球員挨的打罵罰甚至侮辱,比他們多得多”。

  這肯定不是在為範斌開脫,而是實情。即使是現在,連家長們都在普遍反思“棍棒式”和“填鴨式”教育,但從體校到各級專業運動隊裡,簡單粗暴的家長式教育依然是執教主流,多少說明了體育界與社會價值觀的脫節。

  兩年前14歲足球少年母詩灝被教練踢成腦出血致死,三年前12歲體操冠軍高帥體校受虐,都轟動一時。當然這兩起事件遠比“兵諫門”性質惡劣,但範斌和這兩個案例中的教練們,無疑都是傳統訓練理念的繼承者和執行者。

  這種理念以從嚴從難,大運動量為特征。在上世紀80年代的價值體系中行得通,20年前甚至10年前也許還能使隊員們敢怒不敢言,因為那時國人偏重於“祖國和集體利益高於一切”,強調吃苦奉獻,對“以人為本”重視不夠,而且大家只重目標,對路徑、手段和方式並不苛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