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京媒刊俄專家文章:俄回歸經濟大國之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26 00:44:12  


  中評社北京4月26日電/人民網刊載作者茨維特科夫 阿諾索娃的文章表示,迄今為止,俄羅斯經濟延續蘇聯粗放式增長慣性及其運行機制尚未根本轉變。經濟結構畸形、過度依賴石油天然氣、資金利用低效、缺乏有效的外資激勵機制、創新發展緩慢等,是俄羅斯當今經濟發展的重要障礙。俄羅斯在新興經濟體中遭受全球金融危機創傷最重,突顯了俄羅斯經濟能源化的弊端。作為能源大國,俄羅斯對能源的依賴毋庸置疑,能源及相關產品出口占俄羅斯總出口的50%以上,是俄羅斯貿易順差和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國際油價嚴重影響俄羅斯,2008年油價呈過山車行情,從7月的140多美元/桶猛跌到年底的40美元/桶,導致俄羅斯出口收入劇減,接著是預算收入嚴重萎縮,並由預算黑字轉變為赤字。因此,能源既是俄羅斯經濟引擎,也是羈絆。

  如何擺脫俄羅斯經濟隨國際能源價格升降而沉浮的宿命,實現持續穩定發展和大國經濟崛起?梅德韋傑夫總統2009年5月隆重推出現代化計劃,成立了他親自擔任主席的現代化委員會,宣布建設斯科爾科沃高新園區――俄羅斯版的矽穀,發動新一輪私有化,為實現預算平衡和創新發展提供資金來源,消除國有壟斷等措施,是對俄羅斯經濟本質問題的深刻理解以及解決俄羅斯世界經濟定位和角色的根本出路。

  儘管目前的現代化路徑選擇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舉步維艱,但其大方向是正確的。這是俄羅斯經濟發展戰略的一次革命性轉型,也是實現持續追趕式發展的關鍵步驟。通過實行現代化改造,構建依托於雄厚人力資本基礎的智慧型經濟,推進高新科技園區建設,發展高新技術部門,對傳統能源產業進行現代化改造,同時,加大對現有落後的交通、通訊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實現交通、信息現代化,將有助於治好俄羅斯經濟“荷蘭病”、推動其邁入創新發展軌道。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