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月刊:共同締造化解認同撕裂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27 01:06:20  


 
  第三,兩岸認同的撕裂也將毀壞台灣文化傳承和歷史文化的心理構成,造成民眾在文化認同以及心理良知上的衝突。由於台灣的傳統和歷史文化無不源於中華傳統與中華文化,失去了本源,台灣文化何以安身?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斷難延續。其後果必將是台灣社會意識形態混亂,陷入長期的衝突與動蕩不安之中。

  因此,修復台灣的兩岸認同撕裂,是當前和未來兩岸關係發展中最重要的思想基礎工程與核心目標所在。除了加大反台獨力度,更重要的是構建新的兩岸論述、提出新的願景。正如台灣張亞中教授所分析的,北京必須扮演引導者的角色,為兩岸如何創造雙贏、兩岸如何共有主體,共享主權建立可運作的框架,而不僅是期待台灣領導人或政黨能有什麼樣的突破性作為。北京要思考如何在論述或行為上將台灣拉回中國,而讓台灣的政治人物沒有操弄台灣主體性的理由與市場。北京要建立一套“中國是兩岸中國人的中國”、“中國主權屬於兩岸全體中國人民”的論述。

  在兩岸關係現有的理論視野中,符合這樣條件、能為兩岸絕大多數民眾接受的,惟有已故海協會長汪老所提“共同締造論”。首先,共同締造論的核心是海峽兩岸均是創造統一的新中國的主體,沒有主次、高下之分。其次,由於是雙方共同構建一個新的國家形式,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兩岸在彼此的政治地位、國際社會身份等關鍵問題的糾葛和阻礙,台灣民眾和大陸民眾可以一同在國際上共享新的國際身份帶來的榮耀與尊嚴。第三,共同締造的過程,也是兩岸漸進融合的過程,“胡六點”已經開啟了她的踐行過程--構建命運共同體、打造共同家園。第四,共同締造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實現國家統一,而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她涵蓋統一,超越統一。第五,通過共同締造,構成新的國家,向世界展現了東方思想和中國模式的魅力,成為人類發展史上和平崛起、和諧共贏的最佳範例。

  “共同締造論”作為理論體系,還很稚嫩和粗疏,需要兩岸的政黨、政治家、社會團體、政府機構與理論工作者及各行各業的民眾,共同來豐富、來發展、來構建、來實踐。我們相信,兩岸中國人有智慧,定能破除思想、觀念和行為上的種種艱難險阻,實現共同締造統一、富強、民主、文明、繁榮的新中國的偉大目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