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民進黨兩岸經貿政策主張走向觀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30 00:29:07  


開放還是管制?國民黨逼民進黨表態。
 
  兩岸經貿政策路線圖是“由世界走向中國”

  民進黨如何處理台灣經濟發展與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矛盾?又如何與國民黨的大陸經貿政策有所區別?民進黨提出一套新論述,即“由世界走向中國論”。

  2010年4月25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與馬英九公開進行ECFA辯論中表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是“走向世界,是跟著世界走向中國”,而國民黨是“透過中國走向世界”,即強調民進黨的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路徑是“由世界走向中國”,而國民黨是“由中國走向世界”。她認為國民黨的策略是先與大陸簽署ECFA,再與其他國家簽署FTA,而民進黨則主張通過加強多邊合作模式發展兩岸經貿關係,兩岸簽署ECFA與台灣同其他國家簽署FTA可同時進行或後進行,而不是率先推動。蔡英文認為,簽署ECFA會涉及整個東亞地區的戰略平衡問題,走向中國,加速跟中國經貿的整合,將會改變東亞戰略平穩,因此民進黨主張國際經貿的整合與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化同時進行。

  2010年7月,蔡英文參加綠營智庫舉行的“崛起的中國霸權與區域的挑戰”研討會時表示,“台灣必須建立一種跨太平洋的經濟聯盟,不能像馬政府一心只想‘從中國走向世界’。如同任何經濟組織一樣,我們必須讓所有民主國家都參與”(注2)。蔡英文正式投入黨內領導人初選後,再次明確表示,“兩岸經貿關係不是‘大膽西進’的關係,而是國際多邊經貿體系”。“經濟不可能只有靠中國,思考兩岸整個問題,要以多邊結構來考慮”,也體現了同樣的思想與主張。

  民進黨提出的“由世界走向中國”將“中國與世界對立”具有重要的政治考慮。其背後的政治思考就是台灣經濟要走“全球化道路”,不走“中國化道路”或避免台灣經濟發展的“中國化”,與區別國民黨的大陸經貿政策“中國化道路”或所謂的“傾中路線”。民進黨回避大陸或企圖繞過大陸而直接與世界接軌,或者說先與其他國家或地區建立經貿關係,再與通過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經貿合作,再與大陸發展間接的經貿關係,是一種不符合現實的經濟發展道路或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路線,但卻是民進黨尤其是蔡英文不斷論述與強化的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路線圖。

  “管制重於開放”的兩岸經貿政策思維

  民進黨不論是否執政,在兩岸經貿政策問題上,既不會採取馬英九執政時全面迅速開放的做法與策略,也不會採取完全“封閉”的“鎖島政策”,而是會延續陳水扁執政後期提出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政策主張,即放慢開放步伐,加強嚴格管制,即“管制重於開放”與“管制先於開放”。

  在台灣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與島內主流民意下,民進黨不可能完全忽視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現實,未來執政後也不會完全管制與限制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基本上仍會延續既有的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格局,如繼續實施直航、大陸民眾赴台旅遊、兩岸相互投資等,但開放的步伐會放慢,管制與限制更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速度與規模。在野時民進黨反對馬英九當局的兩岸經貿政策,主要是權力爭奪的考慮,旨在“打馬”,不希望兩岸經貿議題成為馬當局執政的政績。

  民進黨“管制重於開放”的兩岸經貿政策策略在於,認為馬英九全面開放的大陸經貿政策,不僅“親中”,而且過於“冒進”,過快,圖利財團,忽視對弱勢群體的保護,造成貧富分化加劇,因此主張在兩岸經貿往來中不能過快開放,要加強管制,要照顧“三中”群體,照顧中南部、中下階層與中小企業,追求符合台灣利益與社會分配正義的兩岸經貿發展政策與策略。這與主張已對國民黨當局的兩岸經貿政策產生影響。近期以來,馬當局不斷強調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應以穩健為主,避免過快過速。

  趨於務實的兩岸經貿政策主張逐步成為黨內主流

  兩岸經貿關係對台灣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民進黨不能不面對這一現實。但黨內對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意見並不一致,儘管改革派與務實派強調要正視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但黨內主流仍持負面看法,將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政治化與汙名化。民進黨強烈攻擊馬英九當局的大陸經貿政策“傾中賣台”,是一種政治鬥爭策略,不論馬英九怎麼做,民進黨都會攻擊與批判,這是政治鬥爭與奪取政權的需要。但就民進黨對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立場與態度觀察,儘管前後說法不一,處處矛盾,但趨於務實逐漸成為主流。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一是對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去年赴台參加兩會負責人會談活動的態度從初期的激烈反對與抗議變為較為理性的表達立場,不再有公開的、有組織性的大型對抗示威活動。二是黨內務實派的聲音逐步得到肯定。洪其昌、邱太三、林濁水與李文忠等黨內務實派對兩岸經貿關係的主張得到黨內的逐步認同與支持,不再受到強烈批判。民進黨前“立委”李文忠表示,既然要和全世界經貿往來,就應大步自由化、國際化,需正面看持中國對台灣經貿的重要性。三是對ECFA的立場從初期主張公投、堅決抵抗與反對逐步轉化為妥協與被動接受,在“立法院”審議ECFA方案時民進黨立委未進行強烈對抗,而是以平和的退席方式表達立場,並讓ECFA方案順利通過。四是民進黨在五都選舉中,出於選舉策略考慮回避兩岸議題,沒有大力炒作ECFA與兩岸經貿議題的負面效果。五是蔡英文對兩岸經貿關係政策主張的表述與以前有較大修正,從“公投廢止ECFA”到“尋求共識論與穩定論”,再到“延續前朝政策論”,均顯示出蔡英文與民進黨對兩岸經貿發展趨於務實一面。六是民進黨的地方執政首長趨於理性與務實。民進黨執政縣市長蘇治芬、蘇煥智等先後到大陸參訪,推銷台灣農產品,是一種務實的具體體現。蘇煥智在網上發表文章指出,“中國政策是民進黨未來能否領導台灣,維護台灣安全、生存、發展的關鍵課題!一個長期漠視中國市場的觀點只會讓台灣弱化,更進而邊緣化。七是民進黨在兩岸經貿互動中更重視從大陸爭利,而不是否定。2011年1月,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認為,面板產業為政府重點扶持的產業,為了維繫台灣面板產業及相關產業根留台灣,持續提供就業機會及產業競爭力,要求政府效法韓國做法,向大陸爭取面板適用優惠稅率。最後台灣“立法院”決議通過民進黨團提案,要求政府儘快爭取面板對大陸出口取得零關稅待遇,以避免面板及相關產業出走(注3)。尤其是日前投入黨內初選的前黨主席許信良提出更加大膽的兩岸經貿政策主張,民進黨內政治精英沒有給予過度的批判與攻擊,形成黨內對兩岸經貿政策大討論與多元化的氣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