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黃奇帆:重慶沒有刻意搞什麼新政和模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29 11:33:48  


4月28日,黃奇帆市長接受港澳主要媒體高層採訪現場。
  中評社北京4月29日電/重慶日報報道,近年來,重慶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令世人矚目。昨天,市長黃奇帆接受港澳主要媒體高層集體採訪,著重介紹了重慶的開放、改革、民生導向發展戰略等大家關注的問題,並回答了大家的提問。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何事忠參加集體採訪活動。

  黃奇帆:很高興和港澳媒體朋友見面,我先介紹重慶最近幾年的開放、改革和民生導向發展戰略推進三方面的情況。

  一在開放方面。最近3年,重慶著力推進開放高地建設,成效顯著。

  過去10多年,沿海地區實現加工貿易1.2萬億美元,其中最出彩的成果就是形成了1億多台筆記本電腦加工基地。重慶在這兩年裡,正在形成“3+6+200”的筆記本電腦製造基地。

  我們的目標是形成亞洲最大的筆記本電腦製造基地,預計銷售值將達到1萬億人民幣,相當於再造一個重慶工業。與此同時,重慶瞄准平板、3G手機的製造,打造中國電子產品高端基地,同時這也帶動重慶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調整,帶來了國際化、進出口等各方面的指標變化。

  二在改革方面。最近幾年,重慶在經濟社會體系中做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國企改革、金融系統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農村“三權”制度改革等,我重點介紹戶籍制度改革和公租房建設。

  戶籍制度改革需要花費成本,市政府很慎重地推進這件事,去年啟動之前做了系統的頂層設計,我們測算過,一個人的成本至少10萬元,如果300萬人就是 3000億元。涉及到三個板塊:一是有1000多億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有關,農民工轉戶之後待遇和城市職工一樣,企業在15年要多支付1000多億,每年就是80億,重慶整個工業銷售和商貿銷售值已達1.6萬億,增加了80億成本,可以負擔;二是政府和社會要承擔八九百億,作為300萬人在城裡工作需要配備的交通、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支出,實際上,這個城市現有的基礎設施、生活設施、商業設施、文化設施已經潛移默化地適應了常駐在城市的農民工的需求;三是農民的土地總有些需要轉移,也將會涉及上千億,這不需要政府出,而是通過市場周轉,誰接盤誰出錢。如果沒有市場就可能剝奪農民財產,重慶戶籍制度改革的關鍵就是建立了農村土地流轉制度,並通過土地交易所幫助農民盤活農村宅基地。

  住房制度改革方面,我們去年一年建設了1300多萬平方米公租房,三年計劃建成4000萬平方米,目前,已有部分建成轉租給老百姓,今年還將開工建1300多萬平方米公租房,到明後年實現轉租。大體上滿足中低收入居民20平方米/人,可以解決200萬人居住,另外100多萬人口居住在保障安置房內。我們設想,重慶如果有1000多萬人,有600多萬人由商品房市場配置,300多萬人屬保障房公租房配置,這就是我們“雙軌制”的住房配置體系。

  三是民生導向發展戰略的推進方面。去年6月,重慶市委全委會作出關於民生發展的決定,預計3年內要投入3000多億元完成“十大民生工程”。從根本上來說,我們希望通過民生導向發展之路縮小“區域、貧富、城鄉”三大差距,我們把縮小“三大差距”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方式的核心內容。

  總之我們在縮小“三大差距”上形成了系統的措施,並形成了一整套考核體系。重慶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軌,“三大差距”就應該年年有收縮,這樣一個城市才會真正有幸福的感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