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是惠台政策與經濟效益的關係。惠台政策實施以來,為台灣經濟作出了很大貢獻,在台灣社會產生了很大影響。問題是在台灣有一些人,聲稱大陸惠台政策沒有讓台灣民眾得到好處,台灣農產品免稅和低稅登陸沒有讓台灣中南部農民得到好處,大陸幫台灣只是讓台灣資本家得利,大陸遊客游台灣沒有帶來台灣民眾收入的增長,ECFA簽署將會損害傳統產業和中南部農民的利益。如何看大陸惠台政策的經濟效益,一方面惠台政策體現經濟效益需要時間,也不可能對全社會成員平均起作用。惠台政策的實施,主要是為台灣經濟增加活力和實力,進而促進台灣經濟發展,台灣民眾則成為經濟增長的受益者。一方面惠台政策確實有調整的空間,可以做得更好。總之,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本任務之一,是提高惠台政策的經濟效益,增加兩岸的共同利益,進而增加大陸在台灣社會上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第五是和平發展與台灣民意的關係。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不斷展現的同時,在台灣民意調查中,“認同一個中國、承認是中國人、支持兩岸統一、贊成‘一國兩制’和同意進行政治談判”等反映正面立場的數據沒有上升。在和平發展中強調“台灣主體性”、在交流交往中確保“台灣優先”、兩岸對話是削弱“台灣主權”、台灣需要擴大國際空間、兩岸關係走得太快、簽署ECFA是“中國控制台灣”等反映片面態度的數據沒有下降。因此,有人把此作為和平發展成果不明顯,或者說台灣民意不支持和平發展的依據。但如何評判現階段的台灣民意,不能超越階段,有些表達正面立場的政見和主張,只有進入“和平統一期”才能正常出現;有些表達片面態度的政見和主張,出現在“和平發展期”並不奇怪。台灣民意多樣化是好事,大陸正好相應調整政策,更加順應台灣民心。特別是要看到民意調查中,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多,贊成兩岸緩和的多,認為大陸有善意的多,體會到大陸幫助台灣的多,要求維持現狀的多,這就具備了推進和平發展不斷深化的民意基礎。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可阻擋,更不容逆轉。只要牢牢把握和平發展的主題,共同努力,排除干擾,就一定能夠不斷強化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好勢頭,不斷開創和平發展的新局面。(作者:北京聯合大學教授劉紅 來源:中國台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