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美“誰老大誰老二”的怪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4 10:47:05  


  中評社北京5月14日電/環球時報報道,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10日在華盛頓結束,會談達成的幾十項具體成果以及雙方官員們的“歡呼”迅速在主流輿論回響,美國前一天對中國人權發出的尖銳指責隨之被一些媒體看成對話時美方“一種必不可少的儀式”。美國《華盛頓郵報》說,中美在安全、經濟領域取得的成果是“里程碑式的”。但稱讚聲並非是一邊倒的,也有盯著人民幣升值的媒體說,對話是在“原地踏步”。

  《紐約時報》認為,此次會談的龐大議題範圍與其所達成的有限成果形成鮮明對比,但中美對話希望大於收獲。復旦大學教授吳心伯對《環球時報》評論說,這種對話機制更多意義上是框架性的對話,而並非就某一具體問題的談判,主要是為中美關係營造一種對話氛圍和合作的政治意願。從這個角度來說,對話是成功的。

  美中正構建起“令人滿意的友誼”

  “如果健康的雙邊關係是以熱情的交往以及不斷的妥協為標準,美國和中國正在逐漸構建起令人滿意的友誼。”加拿大《環球郵報》10日對當天結束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這樣評論說。該報的文章稱,有人認為,對話未就人民幣匯率問題達成協議,這意味著失敗,但多名專家不贊成這種悲觀看法。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道格拉斯.鮑爾說:“這次對話的主要目標是加強雙方互信。從這個角度來看,為期兩天的對話取得了成功。”

  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派出超豪華陣容進行對話,它的影響注定是全球性的。各媒體視角不同,也帶來迥異的報道側面。

  “美國之音”說,第三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10日在華盛頓落幕,雙方在戰略軌道上達成48項具體結果,在經濟軌道上列出經濟合作全面框架的20項共識。美國《華盛頓郵報》引用美國財政部長的話報道說,美中對話達成“里程碑式”的成果。

  英國廣播公司以“中美戰略對話著眼共同利益”為題報道稱,雙方簽署了《中美關於促進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和經濟合作的全面框架》,該文件從經濟、貿易、投資、金融以及國際經濟合作等領域確定了中美雙方未來的合作方向。

  英國《金融時報》11日在標題中點出中國在會談中的收獲———美國將放寬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

  但也有分析認為,會談的成果是可疑的。路透社援引美國前貿易代表施瓦布的分析稱,可能有人認為此次戰略與經濟對話成果超過以往,但與所有同中國達成的貿易協議一樣,在看到它被執行以前,是無法了解其是否意義重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