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媒:解決歐債危機  EU及IMF需魄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21 18:18:33  


  中評社台北5月21日電/去年5月初,歐盟(EU)與國際貨幣基金(IMF)正式向希臘提供規模高達1,100億歐元的紓困計畫,期以解決希臘借貸成本過高的問題,並恢復市場信心。但一年過去了,儘管希臘推出嚴峻的財政節約措施,惟其財政赤字占GDP比仍遠超過當初所設定的目標,希臘與德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利差亦從當初接受紓困時約9%進一步上升至15%,顯見過去一年市場對希臘越來越不信任。此外,當初EU及IMF之所以願意紓困希臘,另一考量在於避免主權債信危機擴散。但隨著愛爾蘭以及葡萄牙陸續接受紓困,顯示目前的作法對於解決主權債信危機成效有限。 

  臺灣工商時報社論指出,具體地說,過去一年EU及IMF的作法是希望能夠透過紓困,避免這些國家面臨流動性問題。因此在紓困希臘之後,EU及IMF又成立一個規模高達7,500億歐元的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希望透過該機制避免其他深陷主權債信危機國家亦遭遇流動性問題。事後來看,這個機制的確收到成效。理由是過去一年歐元區並沒有因主權債信危機而引發銀行危機,經濟也在逆風中持續成長。不過,這個機制仍然沒有解決PIIGS債務過度膨脹且競爭力不足的根本問題。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Martin Wolf曾舉例說明,為何提供紓困金的方式難以真正解決債信危機。由於目前希臘政府債務占GDP比高達160%,假設希臘的長期公債殖利率僅有6%,而每年可以保持4%以上的名目GDP成長,則每年財政盈餘占GDP比必須達6%,才有可能在2040年達到馬斯垂克條約所規範的政府債務占GDP比不超過60%的目標。而現實是,目前希臘的長期債券殖利率高達18%並持續惡化,經濟成長也陷入停滯。因此在目前沉重債務下,要希臘在這個世代,甚至下個世代回到歐元區所約束的債務目標之內幾乎是遙不可及的。目前愛爾蘭及葡萄牙也幾乎陷入相同的困境,只是程度相對希臘輕微。 

  對EU及IMF言,若沒有盡早提出更具體的解決方案,只會讓這些接受紓困的國家越陷越深,到最後將從民間借貸市場完全退出,而其資金的來源將完全仰仗EU以及IMF。一旦陷入這樣的境地,EU及IMF形同陷入一個無底洞,必須不斷提供紓困。由於EU或歐元區畢竟不是一個單一的國家,這樣做的話勢必會引發會員國內政治的動盪。 

  以目前的狀況來說,可行的作法有二。第一是讓希臘或其他接受紓困的國家在適當的時機下宣布“自發性的重整”。然而這樣的作法必須在配套措施完善下才可以推動。舉例來說,目前希臘等國債務主要集中在歐元區的銀行,一旦宣布債務重組,勢必會重創歐元區銀行體系。因此,EU及IMF必須同時推出支持民間金融體系的配套措施,避免銀行體系因為希臘等國主權債務重組而出現信貸緊俏的情況。 

  第二是歐元區財政更進一步的結合。質言之,希臘等國之所以深陷主權債信危機的一個根本原因在於,成立歐元區時,各成員國仍保有獨立的財政政策,以致產生道德危機,其後並衍生債務過度膨脹的問題。因此,若趁此大幅限縮各國的財政自主權,則希臘等國財政的信用將可因整個歐元區的支持而獲得明顯的提升,進而避免主權債信危機陷入不可收拾的地步。 

  近日歐元集團輪值主席容克爾(J. Juncker)在歐盟財長會議中提出,“重新安排”(reprofiling)希臘債務,協調民間債權人同意展延債務到期時間可能是未來解決希臘危機的選項之一,顯示目前EU可能採取第一個策略解決債信危機。然而,推出該機制必須輔以支持金融體系的配套措施,而目前ECB仍對此舉持強烈反對的態度。易言之,要推出前述之全面性解決方案,勢必要透過跨國與跨組織的協商才能付諸實行,且多邊會談也必須在具有威信的領導人下進行。 

  就現實言,可能的人選是德、法領導人、ECB及IMF總裁。然而德國總理梅克爾已因其支持紓困的立場致其在國內的影響力下滑,而法國總統薩科奇更持續面臨民調低迷的困境。至於ECB總裁特里榭即將在今年10月正式卸任,接任者義大利央行總裁卻可能因母國身陷債信危機致無法擔綱協調大任。原先大家寄望IMF總裁史特勞斯康恩可以發揮其超然的影響力,以及在金融海嘯中所累積的威信,在跨國協調中擔綱重任,但他卻因性醜聞案被迫下台。環視左右,目前似乎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領導人帶領各國進行跨國協商。因此,希臘等國債信危機在各方歧見無法取得共識下,仍無太大的實質進展。然而,歐債危機終須獲得圓滿解決,期待EU及IMF領導人能夠更有魄力,在短時間內盡快謀求新的方向,化解目前全球經濟復甦的這股逆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